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药研发

【两会快评】公开透明该是一种自然姿态

发布时间:2017-03-08 21:25:23  来源:互联网   

今年全国两会,没有记者因“围追堵截”部长成为网红,反倒是部长们排队等记者发问。从左躲右闪、无可告诉,到欢迎关注、主动回应,在两会中,官员姿态的转变让公众有了更多期待。

公然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点。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服务型政府、开放型政府理念的不断加深,政府信息公然的脚步愈来愈快,官民互动愈来愈频繁。从总理屡次强调“政务公然是常态,不公然是例外”,到国务院新闻办各部委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从中国政府网开设“政务公然在行动”专题,到环保部加大空气质量、建设项目环评等信息公然力度;从北京制定信息公然目录标准体系,到1些地方建立政务公然问责机制……回应民众呼声和社会关心,正愈来愈遭到重视。

“交答卷”不光是要讲成绩,还要坦诚面对不足。我们看到,1些地方依然存在“断尾式”公然,公众无处跟踪事件后续进展、终究结果。在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事件产生后,1些部门以“缘由正在调查当中”为由迟滞信息发布,即便发布通报也对关键信息模糊处理,乃至掩罪藏恶。即使是常规信息发布、政策解读,有时也因发布者缺少公众视角,而让普通人听不懂、看不懂。

与公众沟通是1种执政能力,更需1种担当。在互联网时期,人人都有麦克风,利益相干个体容易聚合起来表达意见和诉求,如果不在第1时间发出全面、客观、权威的声音,事实便会在各种“非主流传播渠道”中变形失实,乃至造成公众猜疑和社会恐慌。只有官员的态度愈坦诚,信息发布愈完全、及时,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与民互动其实还有很大的延展空间。要实现“让大众对政务公然了解像扫2维码1样简单”,在信息发布时,该多在微博、微信、App等大众用得好、用得惯的信息接收通道下工夫;在解读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时,无妨举举例子、列列数据,多“说话”少“背书”。信息公然只是为民服务的低级阶段,扩大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比如,在制定计划、出台法规规章、实行重大建设项目时,应保障政府热线、电视问政、政府开放日等民意征集渠道真正用得上、行得通,让老百姓的呼声原汁原味地传递到决策者的耳朵里。

回应民意、接受监督、为民服务,存在递进的逻辑关系,是现代化、法治化政府的行动标尺。在全面奔小康的大道上,盼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1言1行让公众感遭到更多诚意,引领会聚起更强大的正能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