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文化

四季泡浴,功效不同

发布时间:2017-03-08 14:34:54  来源:互联网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2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 杜长明

编者的话:泡浴、沐泉都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休闲方式。4时不同,人体的生理状态和体质特点也相应地有1定变化,应时泡浴收到的养生好处因此各有侧重。本期,《生命时报》特邀中医专家为您解读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泡浴都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讲求?

春 温而不烫,疏发肝气

早春时天气乍暖还寒,机体尚且处于闭藏的状态,此时要注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也就是说,仍要注意适时保暖,保持体表温度,以避免过早地开泄。1旦人体和外界环境交换的通道打开,如果突遭“倒春寒”,寒邪就很容易经过开放的皮肤腠理侵入到体内。

春气通肝,随着气温上升,万物生机逐步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升发,皮肤进1步开泄,我们的肝脏也更加活跃。《黄庭经》认为“肝之为气调且长”,意思是说肝气贵于条达舒畅。沐浴本身可让身体处于1个温和的环境中,使得气血运行加快,协助肝气疏通和条达。春季泡浴,可加入1些有助疏肝的药物,如柴胡、薄荷、郁金、陈皮、玫瑰花等,各取20~30克左右,煎煮后倒入浴池中便可。

要注意的是,阳气升发是1个逐步加强的进程,因此泡浴的水温要温而不灼,才能既起到助长肝阳的作用,又可避免人为地过早、过度开泄。

夏 适度出汗除湿祛暑

在中医理论中,夏包括夏季和长夏,长夏就是我们常说的暑季。夏季对应人体的心脏,长夏对应脾脏。

心脏在5行中属火,是能量最旺盛的1个脏器,因此身体调理不好时会出现心火上炎的病证,如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心火过旺的表现。虽然体内有热,但泡浴时也不能1味求凉。水温太低不但心火难祛,反而可能由于寒邪外束,使体内的热不能有效地发散出去,出现“寒包火”的状态。

进入长夏以后,天气的主要特点是酷热而多湿,这个阶段身体最容易出现的状态是湿邪为患,湿邪易侵犯人体的脾胃,出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泻等病证。这时候泡浴更要注意水温适度,过凉会致使寒邪侵犯脾胃,加重原有症状;过热则致使大量出汗,但其实不能带走体内的湿邪。

针对湿邪可以有两种祛除方法,1种是用芳香的药物,1种是利水渗湿的药物。芳香药物可以行气醒脾,使气血运行加速,增进脾胃的运化,从而使湿邪得化。可以选择的药物有藿香、佩兰、艾叶、厚朴等,取鲜品或干品,略加煎煮后加入到泡浴的水中便可。利水渗湿的药物具有下行的特性,可使湿邪通太小便排出,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泽泻、滑石、茯苓等,比较好在医生指点下使用。

秋 养肺御寒,解乏怡情

俗语说“1夏无病3分虚”,很多人常常到了秋季就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等“秋乏”现象。对减缓这类非疾病性的不适,秋日泡泉会让你受益很多。

减缓秋乏。进入秋季,人体也开始进入到1个休整阶段,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减轻,消化系统功能日渐增强,此时泡泡温泉或每周在家做1次泡浴,有助于增进新陈代谢,增加肠蠕动,减缓秋乏和疲劳感。

预防秋燥,庇护肌肤。秋季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干枯瘙痒,用略高于人体温度的热水泡浴,能使肌肤表面的角质层软化、脱落。如果是在温泉水中泡浴,张开的毛孔还可吸收温泉里的矿物资元素,更有益于皮肤的健康营养。

避免悲秋,养肺御寒。泡浴的水温40℃左右时,对人体有1定的平静作用,因此对神经衰弱、失眠等人群,泡浴是1个不错的辅助疗法。而且,依照中医养生理论,秋气入肺,此时合适养护肺脏。秋凉时节,呼吸道和肺部最容易受凉,温水泡浴有益于温煦肺脏,到达驱寒养肺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以后应尽可能少吃寒凉食品和水果,特别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所以切不可1味贪食温泉场所提供的各种水果。

冬 温肾补阳排毒活血

冬季是很多温泉场所最火爆的季节。冬季泡浴主要有两大养生功效。

温肾补阳、舒筋活血。冬季气候阴寒,人的活动量减少,易出现经络不顺畅等现象。温泉水的温热作用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疏活经脉,起到温肾补阳的功效。

排毒养颜、瘦身美容。在泡温泉的进程当中,随着汗液的排出,1些代谢废物也同时排出体外。稍微有点烫的水温有助于帮助燃烧脂肪,增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故有助于预防脂肪过度堆积,到达1定的减肥效果。

冬季泡温泉要从水温较温和的池水开始,在温度高的池水中浸泡不宜超过10分钟。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正常出汗能散热清火,出汗太多则会伤气伤阴,加上冬季很多人本就不注意补充水份,久之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泡温泉出汗容易流失很多水份,因此更应多喝温开水,以防失水伤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