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药研发

独家专访:79岁琼瑶这样安排身后事,一堂颠覆的死亡教育课

发布时间:2017-03-22 00:03:43  来源:互联网   

请输入标题     bcdef

琼瑶: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本报记者丨吴薇

“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1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不知不觉中,曾为我们展现爱情甜蜜与痛苦的琼瑶阿姨已79岁高龄。

从她日前发表的致儿子和儿媳的公然信《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中,让我们看到了1个不同的琼瑶,坚忍而有气力,令我们肃然起敬。3月16日,琼瑶阿姨接受《生命时报》的专访,泛论她所理解的死亡与爱情。

琼瑶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诞生4川成都。1949年,随父亲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生活,现居台北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

01

“人该走的时候就走,不要强留”

Q

《生命时报》:您大概甚么时候开始斟酌死亡这个问题?

琼瑶:我对死亡认识得太早了,6岁时父母由于湘桂事变带我流亡,1路看到了多少死亡的情形!后来我两个弟弟丢了,父母在伤心之下带我跳河自杀。这是我第1次面对死亡。至于安乐死的观念,大概10年前就有了。

我1直认为,人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是1件很悲痛的事情。人生是很艰苦的旅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你们可能认为我很风光,其实不然。我困苦的1面,痛苦的1面,我如何在充满负能量的环境里保持正能量,那是属于我的挣扎。

活到今天,我已看透了生死。身旁许多和我同龄的人,有的老了,有的重病,有的失智,有的走了。我也看到,很多病人由于家属的不舍,只能卧床,1直没成心识,不能行动,大小便失禁,没法和家庭沟通,感觉不到爱,也没办法把自己的意识转达,他在医院可以1躺78年,乃至10年。我的好友、新竹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之前常常在我家高谈阔论,现在就是1个“卧床老人”。我很不忍,这样躺在医院,会让他的亲人日昼夜夜受煎熬。

台湾人现在愈来愈长寿。我这篇公然信发表后,有人贴了1张表说台湾人的长寿实际上是虚假长寿,由于很多“卧床老人”也被算做长寿人口。我觉得死其实不悲痛,是必经之路。我这篇文章是针对老年人和得了不治之症的人说的,其实不是鼓励在健康的时候选择安乐死。安乐死有许多条件,尊严死也是如此,现在台湾终究通过“病人自主权利法”,我觉得是个喜讯。死亡会让活着的人感到悲痛,这是1定的,但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它,然后放下它。

Q

《生命时报》:您是怎样定义“尊严死”的?

琼瑶:“尊严死”的条件在台湾法律里已规定了。我自己的定义是:医生已告知你得的是不治之症,即便医治,也只能拖延生命。在我看来,拖延的生命是没成心义的,由于很多医治很残暴,例如化疗。人1定要在活着的时候有喜怒哀乐,有思想,能跟人沟通;要能爱,能被爱。还有1点最重要的是“能笑”,你能快乐,生命对你才成心义。如果既没有生命的尊严,也没有生命的品质,就是躺在床上的1个躯壳,他所有的只是呼吸和心跳。

这样1个病人,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所有1切都要他人帮忙。这样会拖垮全部家庭,对病人本身也没成心义,由于他甚么都不知道。在瑞士,失智和失能是第1优先实行安乐死的病人。

Q

《生命时报》:您怎样理解子女的孝顺?您儿子和儿媳对公然信怎样看?

琼瑶:我觉得遵照父母的欲望就是孝顺,而其实不是遵照世俗的观念。在我看来,死后请很多人追悼,出殡弄得浩浩荡荡,都是1种浪费。我是无神论者,人死了就没有了,你为这些他不知道、也不需要的事情浪费,只是满足活着的人的虚荣心,对死者没有安慰。如果我死后真有知,也不愿看到这类情况产生。在我活着的时候,你们多陪陪我,跟我聊聊天,给我1个拥抱,都比这个好。

我们家太开明了,任何问题都能公然讨论,死亡议题也如此。我写的这些,他们事前都知道。但为何还是决定写公然信呢?由于我毕竟是1个母亲,很怕他们真的遵照我所有唆使去做,会挨骂。这是我的1个意图。

固然,我最大的意图是提示每个上了年纪的人,都清楚写下自己的遗言,告知子女你希望甚么样的医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希望的丧葬又是甚么样的,让下1辈到时候不会莫衷一是。有的人愿意拼到最后,子女就帮他拼到最后,如果变成了“卧床老人”,那也是他的意愿。同时,我也鼓励有高龄父母的人看看这篇东西。你可以看我的留言板,几近清1色都是赞同的。大家可以了解,安乐死的实际状态其实不可怕,而是很温暖的。人该走的时候就走,不要强留。固然,如果大家觉得我的提倡不好的话,虽然不理我。

Q

《生命时报》:安乐死在世界上已有立法先例,但在海峡两岸推动较难。您觉得这跟中国人的传统生死观有关吗?

琼瑶:固然。中国传统的生死观就认为儿女要拼到最后1分钟。固然,不舍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面对的,但最后逃得掉这1关吗?1定逃不掉。这就是我不相信神的缘由。我常常问,神为何把人造得这么不完善,为何让人在死亡前还要经过老化这1阶段?这个阶段痛苦而漫长,为何不让我们人类都保持2310岁的健康躯壳和面貌?人到了1定年龄“天年”的时候,就1睡不起,不是很好吗?如果我是神,就1定造这样的人,或干脆斟酌不设死亡这1关。

-02-

50岁左右感觉自己最幸福

Q

《生命时报》:您认为,1个人从诞生到死亡的幸福1生应当是甚么样的?

琼瑶:我根本认为从诞生到死亡1路都幸福的人是没有的,某个阶段可能有幸福感,但是某个阶段又多是很痛苦的。对我来讲,到目前为止感到最幸福的阶段在50岁左右。那时我和先生都很健康,可以常常去旅行;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常常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而且两个孙女也抱到了,这是我很大的喜悦。

Q

《生命时报》:哪一个人的死亡包括您作品中人物的死亡,令您最震动?

琼瑶:每一个死亡都让我很难过,都会震动我。我给你讲1个故事:台湾著名经济学家刘大中1直住在美国,和太太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几近密不可分。到了晚年,刘大中得了不治的癌症,1天夫妻两人开车到了山明水秀的地方,1起走了。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这就是我所羡慕的“很浪漫的死亡”。他们选择的这条路,在我的想法里是很美的。固然我其实不鼓励大家这么做,可是如果真正恩爱到那种地步,该怎样办呢?这是人生的1个困难。我常常想“天长地久有多久”,应当就是到那1天,有1方爱不动另外1方的时候就为止了。

Q

《生命时报》:能否分享1下您的保养之道?

琼瑶:第1,1定要运动,像我现在每天走路1小时,哪怕在自己家里走来走去也行。1天喝8杯水,帮助代谢身体里的毒素;吃得越平淡越好,少吃外食和垃圾食品。还有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但是由于常常遭到外力破坏,所以这点是最难做到的。我固然也有负面情绪,像日前发表公然信后,由于流量突然增加,脸书把它封闭了。我很生气,没想到这件事变成了新闻“琼瑶和脸书生气”。

Q

《生命时报》:那您是怎样排解负面情绪的呢?

琼瑶:有的时候很艰巨,这要看负面情绪有多大。我曾有1年多时间走不出来,后来找了医生帮忙。我觉得我的1生是非常艰苦的1生,但我很低调,不会把我自己的生活讲出来跟人分享。我的小说里常常有1句话:当动物受伤,它会躲在没有人干扰的角落里舔自己的伤口。我就是这样的动物,如果伤口康复了,我就度过这1关,如果它溃烂了,我毕竟不是动物,会去找医生。

Q

《生命时报》:有研究说“写作是长寿的1大宝贝”,您是不是有同感?最近在酝酿甚么新的作品?

琼瑶:我认为,写作最大的好处是用手又要脑,同时还是情绪的宣泄,可以在1定程度上避免失智。好比我写完这1封给儿子和媳妇的公然信后,就觉得自己轻松了许多,由于知道他们不会把我弄成“卧床老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至于新作,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跟孙女合作的《喵星人》,这是写1只猫的故事。

03

到现在我还可以说爱平先生

Q

《生命时报》:在您看来,幸福婚姻最少应当包括哪些要素?

琼瑶:婚姻是1定要经营的,1定要有爱的。婚姻是个漫长的旅程,如果不经营,两个人要最后能做到“相看两不厌”很难。人会老去,男人看到外面都是如花似玉的,回家看到的却是黄脸婆,女人也1样。婚姻是两个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人的结合,是两个家庭的融会,婆媳矛盾等各种因素都可能造成婚姻不幸。所以,婚姻要有很坚固的爱情作为基础,爱情如果不够,婚姻就是1张纸,随时可以撕掉,何况现在离婚那末容易。

结婚几10年保持到老还能承认“我爱他”,是不容易的。我再讲1句:我到现在还能对平先生讲“我爱他”,而且我相信他也1直是爱我的。

Q

《生命时报》:您笔下的爱情被定位为纯爱。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琼瑶式爱情”的意义在哪里?

琼瑶:我的爱情观只代表我个人,我把它写成书,有共鸣的人1定和我心灵相通,如果觉得我的书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话,他根本不会成为我的读者,大概看了第1本就丢到垃圾桶了。所以对我来说这不是问题。▲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谎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气力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1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⑹5363786

010⑹536379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