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食疗养生

立冬养生:4种萝卜换着吃

发布时间:2017-03-10 14:21:23  来源:互联网   

“立冬”是2104节气中进补的1个重要节气。俗谚有云“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此时多吃萝卜,可以润肺止咳、健脾防干,非常有益于调养身体。

胡萝卜包括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壮元阳、安5脏。胡萝卜含的β—胡萝卜素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对皮肤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以使人的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

胡萝卜宜用油炒,或将胡萝卜切成块,与肉类1起炖。但注意在烹饪进程中不可放醋,由于醋会破坏β—胡萝卜素。

秋末冬初,易致使痰多咳嗽等症状,白萝卜有1定润肺止咳功效,对肺部健康很有好处。白萝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补气。冰糖和蜂蜜都有润肺、养肺功能,和萝卜1起搭配,少了白生萝卜的辛辣之气,多了冰糖和蜂蜜的香甜。

立冬以后,空气变得干燥,许多上班族感觉口干唇燥。青萝卜具有健脾防痰,生津止渴等功效,有“水果萝卜”的美称。青萝卜所含热量较少,纤维素较多,可增进胃肠蠕动。常吃青萝卜可下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水萝卜利尿功能特别好,有益于解酒。水萝卜猪肝粉丝汤是不错的“伴酒汤”

立秋,秋者,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1候凉风至;2候白露降;3候寒蝉鸣。在节气意义上,立秋标志着秋之气到来,但在人体感知气温变化上则不明显,确切的说此时的气候特点照旧显现为湿热高温。

立秋节气,为1年圆运动的出发点。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压力初降,降到处暑节气,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还没有入土之热,压入土内。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此时正当中伏,伏者,金之降气,将地面之热,降伏而入于土内也。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觉热气由地面上蒸,特别浓厚,这便是暑气入地的先驱。中伏过了,便是末伏。末伏在处暑前后,1过处暑,地面上便觉得清凉,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圆运动2104节气之立秋节气》

立秋前后,属太阴湿土司时,甲午年4之气(大暑至秋分前,即7月23日至9月23日),主气是太阴湿土,客气也是太阴湿土,再加上年运是土运太过,4之气是3个土,垚发音是“姚”。所以立秋这1重要节气前后,气候照旧会显现为湿气太过,天气闷热。

立秋节气在养生方面意义重大,因其是季节的更替,在秋季节气到来之际,如果我们能做到既顺应天地气机的交替(秋之气来了,尔后天地气机将进入收敛、潜降的模式),又处理好6气变化对人体的客观影响(3土为垚,暑湿太过,湿热交蒸),那对我们顺利进入下1个季节,在秋3月收获能量将大有好处。

所以,立秋节气养生要做好3件事:护阳、敛阳、防暑湿。

1,护阳养脾胃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最易困脾,人的脾胃此时常常特别衰弱。特别是素体阳虚湿热,再兼过食动风、动血诸发物,更感湿热潮气,不免有风湿热痹类病症的产生。如痛风、关节红肿热痛之类疾患,每于此时节病发,需及时预防。可多吃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猴头菇等健脾和胃的食品。以淡补为主,忌食生冷。另外,每天坚持推拿丰隆、足3里、脾俞等穴位,也可以让脾胃变得强健起来。

2,敛阳暑湿退

“湿”不见得都要祛,为何?对“湿”和“气”,名医彭子益有独到见解:“火”在“土”上,便可生“湿”,“火”归“土”下,则可化“气”。大家想一想,夏天相对湿润,秋季自然变干燥,并未使用祛湿剂,时至秋季,“火(阳气)”回归“土”下,自然就不湿了!

因此,顺应立秋节气,天地气机的变化,做好敛阳的工作,可以使暑湿自解,事半功倍。那末哪些方法帮助敛阳呢?

1,酸甘养阴之法。

乌梅固本汤,此方能建中气、收相火、敛浮阳,因此,中气不足而相火外浮或阳气不收时喝最为适合。不分春夏秋冬,相火外浮,会出现各种不适,如头晕、痘痘、口腔溃疡、鼻衄、耳鸣、咽痛等等;阳气不收,会出现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不适。凡出现此类症状,且符合其病机,都可服用此方。

(乌梅固本汤:乌梅15克,黑豆20克,绿豆20克,黄豆20克,杏仁10克(打碎),冰糖30克,水煎服。乌梅白糖汤: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敛木安中,最合其时养生。)

萝卜酸梅汤,晚上吃萝卜,能助阳气敛降。天气闷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来碗萝卜酸梅汤。鲜萝卜250g,乌梅2枚。将萝卜洗净切片,加清水3碗同酸梅共煮,煮至1碗半,加调料调味。可化积滞,化痰热,宽中行气,下气生津。饭前来1碗,开胃行气。饭后来1碗消食化积。

2,疏通胆经之法。

立秋和处暑节气所应经络脏腑为足少阳胆经。常推拿阳陵泉,利于疏通胆经,用食指按住这个穴位,像拨琴弦1样,此处有1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就开始有麻的感觉,1旦麻感到脚面,这条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比较好的。足少阳胆经是敛降1身阳气的转轮,阳明不降,蕴热头面、上焦,祸患贻久,阳陵泉对敛阳胆经相火非常有效,可于每晚睡觉前泡脚或推拿。

3,清暑利湿法常备

在照顾到天地气机变化,注意护阳、敛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夏天的暑湿之气未尽,乃至仍盛,所以从防病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不直面暑湿,用1些清暑利湿的方法,很好地预防暑湿对人体酿成的不良影响。

1,可以常常敲打后背的膀胱经,晒后背,或膀胱经拔罐,适度运动以出汗、早起梳头等都可以减缓暑湿之气,无妨选择几种方式,坚持1下。

2,暑湿季节可食薏米红豆粥。薏米性凉,味甘,淡。《本草纲目》谓其“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利水肿,解毒排脓。二者1起,非常合适酷热湿润的时段食用。

3,对抗暑湿之邪,试试麦芽茶:藿香10g+佩兰10g+炒麦芽30g,水煎代茶饮。每天来上几杯,人变精神,胃肠功能也正常了。

固然,如果出现外感高热病,嗓子干、湿热黄疸,鼻子出血等病,建议及时就诊,可按湿热温病医治,3仁汤、薏苡竹叶散、甘露消毒丹、普济消毒饮等方剂,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护阳和敛阳的进程中,可能会出现1些不适的症状,如“上火”。这主要是由于,立秋以后金气下行,收敛下去的暑火又返了出来,燥金不抵暑火,降气不胜,火反克金。此火上酌,易得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疾病。且上浮之雾气夹杂汽车尾气,人居其地,颇觉咽喉刺痒不适,即是此证。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应当怎样办?

1,立秋后,很多人由于内毒加上外感风寒引发咽喉肿痛或声音沙哑,急性期可采取中医针刺放血疗法,通过对少商、商阳等穴位放血,减缓病症。

2,初秋保健大穴:鱼际+曲池+迎香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温燥之气最盛,常常按揉肺经上的鱼际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迎香穴,可以起到润肺清热的作用,预防鼻炎、感冒等外感病。每天按揉1~2次,每次按揉3分钟便可。

3,肺热咳嗽:沙参半两,水煎服。沙参:甘,凉。功能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亲信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5脏,久服利人。有南北之分。

4,猪果玉杏汤:玉竹310克,麦门冬10克,入锅加水,煮31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猪肉2两, 白果(干)半两, 甜杏仁10克,炖1小时,少加盐,出锅可食。功效:清热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化痰。

(玉竹: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色彩润泽,轻身不老。亲信结气,虚热湿毒腰痛,头痛,寒热,止消渴,除烦热。白果:味甘平苦涩,有小毒。熟食益人,温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白浊。)

做好以上3方面的工作,祛病养生将会卓有成效,预祝大家秋3月开个好头!

节气特点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

立春3侯:

1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

2候蜇虫始振。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3候鱼陟负冰。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月令7102侯集解》

作为2104节气之始,中国自秦朝以来以立春为春季的开端,而此时我国大部份地区照旧寒意未消,并未真正进入春季(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气温虽整体逐步上升,但仍处于冬春交替的寒冷季节,阴阳2气势均力敌相互拉锯的结果便是北方多风干燥,南方寒湿未减,气候乍暖还寒。

即使如此,东风日暖、冰河解冻,隆冬酷寒减退的气味和土壤中开始萌动着的新生命都使人们感到欣喜。“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宋.张轼《立春偶成》)自立春后,春季开始成为指日可待的希望。

节气养生

关键词:发阳,御寒避风,舒肝清热

饮食忌宜:

宜:甘温

忌:酸涩

依照中医的养生保健理论,立春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从5行的观点来看,春属木,肝亦属木,木性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而脾属土,木克土,故肝气过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衰弱病症,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多在春季频繁病发的缘由之1。《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肝喜调达而忌抑郁,5味当中,甘入脾可令心情舒畅,酸入肝且性收敛会使肝气更加亢奋,辛性发散有助于阳气升发,故疏肝护肝在立春养生中非常重要。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1天要吃春季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北京人吃春饼更讲求炒菜,它要韭黄、粉丝、菠菜切丝炒1下,拌和在1起,称为和菜,卷春饼吃。另外还有春饼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讲求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自始自终”。

【食材】

面粉300g,水150g(饼皮),蔬菜、肉若干

【做法】

1、春饼皮:

1、开水倒入面粉中和成光滑的面团,静置30分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