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头条

防治碘缺乏病日:上海居民碘营养状况适宜 仍需持续补碘

发布时间:2017-05-15 22:16:31  来源:互联网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监测结果,近20年上海市居民的碘营养状态趋于稳定,整体处于适合和安全的水平,但孕妇碘营养状态不足。

  上海市外环境的碘含量较低,居民不能通过外环境摄取足够的碘。长时间以来上海市通过食盐加碘保证了居民的碘营养状态,碘盐是沿海地区膳食碘的主要来源,占到50%以上。另外,海带紫菜贡献率在7.6⑴6.6%,动物性海产品碘的贡献率在4.5⑺.4%之间。为保证居民碘的平常需要,控制居民的碘缺少风险,上海地区继续实行食盐加碘的策略仍有必要。

  防治碘缺少病日

  2017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4个“防治碘缺少病日”。最近几年全国碘缺少病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人群碘营养状态整体处于适合水平,但部份地区重点人群仍面临碘营养不足风险。为加大科学补碘宣扬力度,引导大众公道补碘,切实保障人民健康,今年宣扬主题定为“每天1点碘,健康多1点”。

  碘的重要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新陈代谢,保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增进人体,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碘对人体的生命活动10分重要,必须保证适合的摄取量。

  已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表明,碘缺少和碘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适合水平的碘可保持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由于甲状腺具有本身调理机制,短时间的碘缺少与碘过量1般不会引发明显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但长时间的碘摄取缺少或过量,可能会致使甲状腺功能紊乱,乃至临床疾病的产生。

  食品强化补碘的历史

  碘缺少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摄取不足而产生的1系列疾病的总称。我国大部份地区外环境几近都缺碘,特别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洗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因此需要通过饮食长时间补碘。

  碘缺少病是可以预防的,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国际控制碘缺少病理事会(ICCIDD)推荐所有缺碘国家都要实行食盐全部加碘。

  目前用于碘强化的食品载体主要有:食盐、面包、水、牛奶、食糖等,其中食盐使用最为广泛。我国碘强化的食品是食盐。食盐加碘防治碘缺少病是20世纪初开始的,瑞士、美国、奥地利等国是最早实行食盐加碘的1些国家,通过政府行动推行使用碘盐。

  1970⑴980年

  我国碘缺少病普查结果显示,儿童甲肿率>20%(高于5%则认为该地区为碘缺少病流行地区),肉眼可见的甲状腺肿3500万人,典型的克汀病病人25万人(克汀病,即呆小症,为严重缺碘致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障碍),严重要挟我国人民的健康。据统计,在我国实行普遍食盐加碘计划前,我国受碘缺少要挟人口约为7.27亿人,占当时世界受要挟人口的45%,散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普遍食盐加碘,碘缺少病的防治获得了巨大进展。

  截止到2014年,我国前后进行了7次大范围全国碘营养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自2000年已消除碘缺少病,人群碘营养整体处于适合范围,获得的社会效益得到举世公认。

  碘摄取量增加≠甲状腺癌产生增加

  最近几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甲状腺癌的产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得病率较高,藏匿性大且不容易被发现,可能陪伴毕生。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得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因此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份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利用而产生的对藏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干。

  而这些甲状腺癌产生率增加的国家,既有碘摄取量增加的,也有稳定或降落的,因此没法在补碘措施与甲状腺癌之间划上等号。

  (原标题:上海市居民碘营养状态适合,但仍需延续补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