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头条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7-05-12 11:49:32  来源:互联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沾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产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致使死亡。目前缺少有效医治药物主要对症医治。

疱疹性咽峡炎是1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1般为2-7天。该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容易与手足口病混淆。

区分点1、疱疹位置不1样

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得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得手背、脚背。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区分点2、疹子特点不同

手足口病出的疹子1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的早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的医治

1.1般医治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1般良好,多在1周内康复。主要为对症医治。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医治,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穿着要舒适、柔软,常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避免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算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医治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特别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尽早进行机械通气医治。

(5)保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由于抗病毒药1般在病发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比较好的。而常常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过了最有效的医治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品,避免接触得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常透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干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救治。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没必要住院,宜居家医治、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逐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逐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