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该不该吃?
http://care.qm120.com2009-12-11 14:55:22 来源:全民健康网
简要内容:生活中人们养生常有两个对立观点,一类认为绝对就吃饭就行了,保健品都有危害,一类认为保健品有实力当然是一直吃着,吃得越多,才更了解自己身体,身体状态才更好,那么保健品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目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频频对保健品进行报道,而且报道的内容都是以的为主,正在吃保健品的消费者停止了吃,正想试试的不敢试了,保健品消费市场面临着一场潜在的危机……那么,保健品到底能不能吃?应不应该吃?应该怎么吃?这是消费者目前最关心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通过膳食防治疾病已有久远的历史,并包涵于饮食文化中,“药膳”、“食疗”等早有记载(有关“药膳”、“食疗”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查阅本博中赵霖教授的文章“学习膳食营养”,在此就不再一一阐述),古代科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实践的经验,为今日的保健食品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唐代《食疗本草》就是一部营养与食物疗法的名着。由于历史的局限,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营养保健品才开始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保健食品的蓬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人类渴求健康长寿的需要。但是在保健食品的概念尚未被法定化之前,消费者对许多界限不清楚。一是保健食品与食品的界限,另一个是保健食品与药品的界限。这二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必须做出区别,这是在生产、经营、销售和使用中必须遵循的指示原则。
要弄清这些原因,必须先了解保健食品。那么,什么是保健食品呢?
在《食品卫生法》中将保健食品界定为“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根据这一界定,卫生部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保健食品下了如下定义:“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这一定义包括下面几个含义:
1、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并具有与食品相应的色、香、味。
2、保健食品与食物不同,他们无法提供与传统食物相同的营养素,也不能填饱肚子,仅仅是由一些营养成分和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物质构成的,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这里“特定”是指保健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有的,经过验证是肯定的。
3、保健食品虽根据需要调节某种生理功能、为防治疾病而研制的,只适用特定的人群,但又不以治疗为目的。因此,不能取代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而药品管理办法规定:为治疗和抢救需要的药品,在规定的范围内允许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保健食品较之药品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世界各国对保健食品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各异,但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各国对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一是食用必需安全,二是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如何取得对这两点的科学保证,在我国有着严格测试程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前是卫生部)要对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给予盖有官方印章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同时给予批准文号“国食健字[年号]第**号”(或卫生健字[年号]第**号)允许使用规定的标志,通常大家说的“小蓝帽”,不经过批准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今已批准国产及进口的保健食品约有6000多个品种,产品功能覆盖了不同年龄的人群。目前已批准的保健食品中确定了27个特定的保健功能(详见本博“保健食品的27种功能”)。同时也发展一批GMP要求的企业,经卫生监督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检验,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都较好。
我国保健食品的资源丰富,目前主要用于生产保健食品的原料有:利用海洋生物为原料,如鱼、虾、蟹、藻类以及海胆、海参等,利用科学加工技术进行分解,提取制成鱼油、甲壳素、海藻胶、海胆液等,具有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免疫的功能;利用食用菌为原料,如香菇、金针菇、蘑菇、灵芝等,因大都含“多糖”成分,多糖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经功能实验证明,用此类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具有明显抗衰老、抗疲劳及调节免疫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包格尔曾说“人类80%的疾病都与免疫机能的退化或失调有关。”改善和激活人体免疫机能,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近年来对多糖类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比较兴旺;利用微生物研制,利用一种或两种以上菌种生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利用动物躯体、器官等为原料,卫生部明文规定哺乳动物的腺体、国家保护品种等都属禁用原料,常用的均为野生改为养殖,如鳖、蚯蚓、蝎子,无论使用身体还是部分都已被科学证实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以中草药为原料,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将有效成分分离提取出来,发挥健身强体的最大功效。总之,除国家明文规定禁用之外,都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但都必须以保证食用的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有效性为原则。
综上所述,食用保健食品对调节人体机能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放心食用,但是必须根据自身病症合理选择,看看该保健食品的功能和规定的特定人群是否包括你。
作为预防保健,食用保健食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亚健康人群和疾病患者更应该食用。花一元钱进行预防保健,就可以节省8元钱的医药费。但是准确鉴别和合理食用保健食品是充分发挥其营养保健功能,达到增进人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目的的关键。
有的人购买保健食品食用后效果很好;有的人购买保健食品食用后效果却不明显或根本没效果;有的人食用保健食品后反而使病情更严重……这些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是大家不懂得如何选择保健食品。
如何选择保健食品呢?选择保健食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利用产品的标签及说明书提供的信息:检验标签、标示的含义。如主要配料、功能、功效、推荐食用量、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了解后必须知道如何去利用它,这些资料才有价值。如有些产品中的原料,如果过量食用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如维生素B6,任何接受L-多巴胺治疗的人,如:帕金森症患者,都不应该服用这种维生素,又如高血压患者应慎用人参制品。患有肾脏病的人应尽量不服用微量元素镁、钾等。
在说明书中不得任意夸大或使用模糊不准确的语言文字。因此,必须把标示内容与说明书联系起来看,否则盲目选择对健康无益,又增加保健费用支出。
如今保健品市场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绝大多数销售人员不是从事医药保健领域的专业性人员,他们对这些健康常识掌握的参差不齐,只知道怎样把产品忽悠出去,对消费者购买这种保健食品是否对身体有用根本不关心,只知道说这个产品怎么好,到底好在哪就说不清楚了。
[[编辑推荐:秋季保健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