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气血充不充足,就看这一点!名老中医:教你四招“激活”全身气血!

《黄帝内经》讲:“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的基础,气血不足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衰退,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身体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外表憔悴、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等。


而因为女性要面临月经、怀孕、生子、哺乳等,这些都会大大消耗气血,因此也比男性更容易气血亏虚。


那么,怎么判断自身气血足不足呢?气血不足又该如何调养呢?


气血不足的表现有哪些?

“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当人体气血亏虚时,身体会亮起“信号灯”。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


「气虚」则人体阳气的温煦及推动作用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


「血虚」则脏腑缺乏濡养,可见面色蜡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闭经少经,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


如果一个人的先天体质虚弱,或因为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不当,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气血两虚」,引发各类疾病。


此时,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食欲差,精神不振,多汗且活动后加重,甚至心慌气短等表现。


中医调理气血的四个方法

气血关系到我们的外在容貌和健康状态,气血不足若未及时纠正,会导致身体早衰、容易得病,所以每个人都要重视补气养血。


1.避免耗损气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对气血的消耗是极大的,一定要尽量避免。千万不要一边吃火锅、熬夜,一边又说补了没效果。


通常什么行为损耗气血呢?


×不好好吃饭,过度节食、减肥。

×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烧烤。

×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运动量。

×总是做一些过于兴奋、刺激的事。

×忧思或者发怒。

×经常晚睡、熬夜,作息不规律等。


想要补足气血,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减少损耗气血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必要的中医调理方法,我们的气血就能很快地得到修补、恢复。

2.调理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健脾首先要会吃,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红枣、枸杞、龙眼、乌鸡肉、猪肝、花生等健脾益胃的食材;脾喜干喜温,到了夏季,女性要注意少喝冷饮,不然会损伤脾胃。


此外,推荐常做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臂单举”,其功在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饮食不规律的人常常练习。

3.养护肝血


我们补气血可不能一边补一边“漏”,还要守得住、藏得住。要想藏好血,就得好好对待肝,因为肝是藏血的器官。


《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因此,充足睡眠,肝脏才能良好修复,肝血才会充足。


那些喜欢熬夜的朋友们可要注意了,丑时(凌晨1时-3时)是肝经值班的时间,所以在丑时之前比较好进入睡眠,这样肝才能藏好血,一般建议不要晚于23点入睡。


肝不仅藏血,还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还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熬夜、生气,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防止耗伤气血。

4.日常艾灸


古医书上记载:“艾……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


我们人体自带“补穴”,在这些穴位上施灸,借助艾草的纯阳特性与灸法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能发挥调补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推荐大家日常可以艾灸:气海穴、脾俞穴、膈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等穴位,调补肝、脾、肾三经经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


气血不足,用这个中药专方


艾灸操作繁琐,有的人可能不愿意花费心思,或由于忙碌无法抽出时间来灸一灸,如果没时间、没精力,那么推荐大家选择这个中药专方:

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经国家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用于治疗**肾精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足、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各种症状。


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将病证有机结合,实现多靶点、多方位滋补精气血、调节代谢的综合治疗效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稳定。

其配方的主要组成由:

淫羊藿、杜仲、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山药、人参、覆盆子、益智仁、肉桂、车前子。

这个专方很独特

不少症状甚至用半个月,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肾合胶囊采用了8年以上的纯道地药材,且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精准提纯,加工成胶囊。由多位名老中医18年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不伤身体不伤肾,有效解决**“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健康问题。

三大功效:


1、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强肾。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腰痛、耳鸣、脱发等效果显著。


2、补肾精、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通过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唤醒性功能。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数味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0030(18510090030)

长按下图二维码,微信咨询医生,添加中医主任,给到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