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行为极容易让身体阳气“外泄”,如果你还在做,请立即停止!
气温下降明显,早晚温差越来越大。每到这时,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感到浑身不适:
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捂不热;
脖子发冷,总感觉凉飕飕;
经常腰酸,尤其是刮风变天。
其实这都是素体阳气不足引起,冬季后,阳下入地,阴气始凝,此时我们养生尤其需要护好颈、腰、四肢末端等重点部位,藏好阳气,以防阳气外泄。
阳气到底是什么?
阳气是生命之气,循行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阳气秋冬主收(冬藏),在人体内也一样遵行阳气上行,秋冬主内收规律。
阳气几乎人尽皆知,阳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阳气是一个合成词,包含了阳和气两种概念,其中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在体;而阳则是气的运动形态,代表着温煦、推动、兴奋、升发。
自然界中的「人气」是由先天之精化生并与吸进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形成,阳气是「人气」中代表推动、火热及升发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代表凉润、宁静、抑制的阴气;两者交感和合,协调共济,形成气机条畅的活动着的生命。
人体作为一个机体,鲜活、创造、积极向上是生命力的表现,与阳气的性质相一致,二者一般常做同一类概念出现,因此阳气为各大医者称之「生命之气」。
古代医学家运用类比思维,把人体比作一个小天地,人体内的气与天地的气相同,运动规律也相似: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即阴升阳降、交感和合,协调有序。
人体的阳气与天地四季温度变化相似,春天升起(气温逐渐升高),夏季盛常(气温持续高温),秋季收敛(气温慢慢回降),冬季闭藏(气温降低),体内阳气也随着自然之气的规律,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以养阳藏阳为主的养生理论体系。
阳气容易从这几个地方「外泄」
冬季,天气越来越冷,是体内阳气由内收走向闭藏的时机,越接近五九天,愈加向寒冷靠近,立冬之后,阳气最易被外界的初寒所伤。
阳气在体内周而复始循行,奔向身体各个角落,发挥着温煦、鼓舞及升发之功能。
一条道路容易发生意外的便是转弯衔接之处、亦或是道路戛然而止的尽头,反映于身体,颈部、腰部、四肢末端便是阳气循行道路上容易发生意外的地点。
一是转弯拐角处容易发生堵塞,道路不通,气血随之淤塞,夹杂外邪形成淤塞,甚至导致该处脏腑脏器功能失司或受损;二是身体的交接部位多为对外暴露或容易外露部位,阳气易经此外泄,外邪也容易由此侵入,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颈部是阳气从身体上行至头部的地方,后脖颈有阳脉(督脉)主要循行,脖颈如在初寒时期受邪,阳气滞留,形成淤塞,长此以往,该处形成富贵包;清阳不上行至头部,则脑窍失养,失温,则出现头晕目眩、头部冷痛甚则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等不适。
腰部是阳气下行至身体下半部分的主要中转站,此处受初寒所伤,腰部疼痛,酸软、无力,甚至形成痹症,活动受限。
四肢末端是阳气道路终点,阳气在此交接回转,手脚如秋冬受寒邪,四末发凉发冷,长久影响关节灵活度。因此这些薄弱部位必须重视防寒保暖,才能防止阳气外泄及外邪经此入侵,安稳过冬。
不想阳气耗散坚持做好这三件事
1.常练五禽戏,动养阳
华佗《五禽戏》说:「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可助力气血流通,这与传统医学中「动养阳,静养阴」一脉相承,阳气总是随着气血流通周身,气血流通,阳气自然升发流通了。「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比较好的诠释。
这个季节的运动标准,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五禽戏适宜使用。
传说华佗留给徒弟的两个方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病的方子,而是养生的方子。一个是传给樊阿的漆叶青黏散,一个则是传给吴普的五禽戏,都用于保健。
这也正符合《黄帝内经》之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大自然的动物形象,根据人的身体功能,结合之后,发明的一套模仿动物的肢体语言。既能练气,又能练形。虎鹿熊猿鸟五个形态,可在居家每日练习。
2.暖好三个部位,固护阳气
寒冬之际,我国北部很多地区已经气温下降,须在各薄弱部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室外气温较低时酌情佩戴丝巾、围巾或高领衣服保暖;女士避免穿露脐、露背装;穿袜子保护脚踝,体虚人士尤其注意穿衣适度,勿让寒邪之气所伤。
对于日常饮食,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食物,有助于暖身固护阳气、驱散寒气,选择如韭菜、黑豆、羊肉、龙眼肉、生姜花椒等。有条件的家庭可选地黄龙眼煲鸡汤,可温中益气驱寒。
3.穴位艾灸,增加阳气的量
除了防寒保暖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阳气的量去抵御外界寒邪。
增加阳气的量可以经由穴位艾灸去激发阳气升起,人体体表有很多穴位可起到这种作用,如大椎穴。
大椎是位于后脖颈正中的督脉穴位,手足三阳经的阳热之气由此穴汇入并与督脉阳气上行与头颈,此穴又位于承上启下的脖颈要地,可以借助艾灸,通过艾叶的温热之性,熏灸大椎穴位来激发阳气,对于脖颈富贵包淤塞、脑窍失养致头痛头晕等,可有缓解之势。
艾灸操作繁琐,有的人可能不愿意花费心思,或由于忙碌无法抽出时间来灸一灸,如果没时间、没精力,那么推荐大家选择这个中药专方:
肾合胶囊:阳从阴生,阴中求阳
在四九天用肾合胶囊,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经国家审批,药监局备案后上市,用于治疗**肾精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足、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各种症状。
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将病证有机结合,实现多靶点、多方位滋补精气血、调节代谢的综合治疗效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稳定。
其配方的主要组成由:
淫羊藿、杜仲、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山药、人参、覆盆子、益智仁、肉桂、车前子。
这个专方很独特
不少症状甚至用半个月,就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肾合胶囊采用了8年以上的纯道地药材,且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精准提纯,加工成胶囊。由多位名老中医18年临床验证,只为确保患者治病的效果。不伤身体不伤肾,有效解决**“补肾伤肝、泻肝伤肾”的健康问题。
三大功效:
1、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强肾。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腰痛、耳鸣、脱发等效果显著。
2、补肾精、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通过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唤醒性功能。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数味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0030(18510090030)
长按下图二维码,微信咨询医生,添加中医主任,给到治疗方案。
-
男人为什么总容易肾虚?亏虚的肾该怎么补回来?
-
今日惊蛰:阳气升,雨水丰,春雷动,万物生!这样做,少往医院跑
-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深度好文)
-
节食+运动都瘦不下来的人,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这样做,不饿肚子也狂掉秤
- 男人为什么总容易肾虚?亏虚的肾该怎么补回来?
- 今日惊蛰:阳气升,雨水丰,春雷动,万物生!这样做,少往医院跑
-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那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扶阳”?(深度好文)
- 节食+运动都瘦不下来的人,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这样做,不饿肚子也狂掉秤
- 中医:“气生于精,精化为气”,肾精——灯油、生命的原动力!
- 长期熬夜危害大!既伤阴阳又伤肝肾,面对不得不熬的夜,该如何补救?
- 中医养生:性能量问题——顺生人,逆成仙!(深度好文)
- 十病有九寒,你的体内有寒气吗?中医教你这样做,驱除一身寒气!
- 男人40岁过后要“肾”重,警惕断崖式衰老!(附补肾方)
- 阳气一旦耗尽,命就该没了!最全养肾指南,40岁后人手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