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学会“主动”出汗
http://care.qm120.com2009-08-25 16:35:09 来源:全民健康网
少汗族 出汗少/常止汗易“加速衰老”
汗情
26岁的白领罗女士来自广东,从中学开始她就习惯使用止汗产品。在她看来,汗弄湿衣服很不雅。到北京多年,她仍坚持“出门前涂一涂”的习惯。最近,北京持续高温,经常需要外出的她感到无力、头晕等中暑症状,她认为,“应该是烈日下没打伞的原因,我想止汗剂哪能产生那么强大的作用。”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指出,止汗剂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只适合特殊场合偶尔使用。相比中老年人,年轻人腋下的“汗情”会更严重,这和年轻时汗腺发达,代谢能力强有关,所以从正常生理角度,应让它及时排出。
进一步而言,如果长期使用止汗剂,不仅无法保持人体的恒温,有毒的代谢废物无法从汗里排出,还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负担。因为人体每天代谢大量垃圾,主要通过呼吸、肝肾和汗腺排出。其中呼吸排出量相对固定,肝肾的排出量弹性比较大,耐受力强,但长期高负荷运转,仍会不堪重负。
此外,长期使用止汗产品,对高温的耐受力会降低。体内环境本身对于外界的变化有一个适应度,但长期止汗,其耐受力有所下降。中暑本身便说明其机体适应能力开始下降,所以,同样是高温下没有撑伞,有的人没有问题,有的人却会中暑。
从罗女士自身变化而言,中学时期正处于女性生长鼎盛期,止汗不会出现明显问题,到28岁以后,身体本身开始走下坡路。尤其到32岁以后,可能有明显体现,多数表现为内脏功能下降、消耗能力下降、代谢紊乱,比如排尿次数增多或不畅,腰发酸、皮肤发暗,没有光泽等。所以影响不是单一的变化,而是身体综合能力下降的体现,尤其是随着中年以后适应能力更明显下降,甚至生理周期也可能出现变化,有的女性42岁以后更明显,比如表现为更年期提前。
多汗族 不动都出汗是“气虚”表现
出汗多了同样让人烦恼,夏天对陈先生来说,着实难熬,和朋友一起爬山,才爬到1/3,朋友们都还精力充沛,他的衣服都已湿透,浑身疲乏。不仅是运动,吃饭也常挥汗如雨,空调温度开到很低还觉得不解热,汗依然不听话地往外冒,干脆将毛巾一直搭在脖子上,随时听候吩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国玺教授解释说,人喝水以后的确较容易出汗。但有的人比如上面提到的陈先生,在正常情况下,如吃饭喝水,或是上几层楼,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大汗淋漓,他却已是汗流浃背,这就有可能是“自汗”。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是气虚的表现,其中胖人以虚症体制较多见。“自汗”的人群,往往汗“固不住”,特别是胃气虚者,更易汗外泄。还会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张国玺建议,对于气虚者的人来说,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则注意要调节饮食,多吃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莲子等。
有氧运动最适合练习“动汗”,如慢跑、打球、轮滑等,而晚饭后散步不能起到很好的动汗效果。
动汗
普通型 选择慢跑、打球等有氧运动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说,动汗,是通过有效的运动来出汗的手段。夏天出动汗对健康更有利,冬天不宜大量出动汗。这是因为中医上讲,“春生夏长”,夏天身体较适合往外“溢”的原因,通过排汗,可以减轻肝肾的负担,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
对于骨质疏松人群来说,动汗还有利于钙质的有效保留。对于女性而言,还可以加强清洁毛孔皮肤的作用。除心力衰竭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人群外,可以说大多数人都适合“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