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的治疗
消渴症是糖尿病的基础病症,往往在出现消渴症一段时间后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消渴症的治疗对于后期糖尿病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口甘、口粘为中消(脾消或脾瘅)先兆,是消渴症的症状表现。口甘,即口中有甘甜味道,《黄帝内经》已有糖尿病口甜先兆的记载,并指出了产生口甜的机制。如《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口甜、口粘为脾胃湿热,热蒸上迫脾液外溢所致,或脾虚不能摄精致脏精外漏,为中消先兆。同时出现的病症还有口干,为上消(肺消)先兆,燥热伤肺致肺津不布或阴虚灼津,皆可致津不上承而口干。而消即肾消,常出现"强中症"(性欲亢进),为燥热伤肾,扰动相火之故,到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时则反易发展成阳痿,而且十分顽固。当患者身体逐渐肥胖,体重递增,这就是糖尿病发作前的信号,意味着患者离糖尿病已经十分接近,所以当患者出现消渴症症状时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消渴症的治疗:
从中医上讲,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阴虚燥热、阴虚过多。在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医学疾病,必须在坚持对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学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对辨证论治规律予以统一,才能提高辨证选方用药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中医治愈二型糖尿病是根据糖尿病病人的表现不同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最多,约占53.6%。
而参芪降糖颗粒对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疗效确切,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其与西药针对降糖等指标对比,在改善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提高经济效益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消渴症的治疗已经有所了解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经常大鱼大肉,这也是导致消渴症的一大病因,所以建议大家平时饮食清淡,注意荤素搭配。
标签:消渴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