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药降糖

中医治疗消渴症

发布时间:2017-12-29 14:35:48  来源:互联网

糖尿病常常是引发三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医学上并没有糖尿病一说,而是叫做消渴症。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中医治疗消渴症

消渴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消渴症,重点在于辩证治疗

一、辨证要点

1、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标本: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虚,并可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3、本证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三多”及消瘦的本证不明显,常因痈疽、眼疾、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治疗原则

在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医学疾病,必须在坚持对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学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对辨证论治规律予以统一,才能提高辨证选方用药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根据糖尿病病人的表现不同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最多,约占53.6%。

而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疗效确切,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其与西药针对降糖等指标对比,在改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提高经济效益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优势一、调节糖脂代谢紊乱。黄芪、地黄、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山药等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人参可增进糖的利用,促进糖的代谢,抗脂肪分解活性,恢复糖尿病耐糖能力。

优势二、改善胰岛素抵抗。五味子有很强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人参、黄芪、地黄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增强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作用;麦冬多糖能明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优势三、多方位综合调治。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黄芪具有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人参、麦冬可改善心功能,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相关内容,消渴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甚高的一种疾病,有一中老年发病较多,“三多”和消瘦的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早期发现,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规律、饮食控制的患者,其预后较好。此病极易发生并发症,故应该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标签:中医治疗消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