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召开 探讨中国式养老模式
北京7月19日电 今天,首届京津冀医养结合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政府部门领导、企业代表和医疗专家等就诊养结合的**导向、国内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展开探讨。
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期,对紧张的医疗资源构成了挑战,增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燃眉之急。论坛上,中国医促会健康养老分会会长乌丹星谈到医养结合时指出,这不是1所医院加1所养老院,现在有很多创新点可以探索,“从最开始养老院加医院,经过7年、8年的发展,现在医养结合主要有7种模式:医院办养老院,养老机构设置医院绿色通道,2级康复医院加养老院,专业护理机构加养老院,安宁照护/临终关怀机构加养老院,互联网+医养结合,即线上有护理平台、线下有服务实体,和集医养康复疗养为1体化的大型养老社区模式。”
“目前,医养结合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包括体制机制、人材问题和医养结合和老年长时间照护混淆的问题等等。”她认为,全球的社会化养老两种模式:美国市场化、北欧福利性,对中国而言,农村或欠发达地区产业化为时尚早,大中城市高收入群体寻求个性化好的服务,其中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可走美国市场化商业模式,而中等城市做两边混搭,即左手借政府的气力,右手借商业化气力,“未来会真正创造出中国的养老模式,我对这点绝不怀疑。”
作为本次论坛的企业代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介绍了其以医疗服务、健康养护、康复护理为核心的特点“医养结合“模式。该中心总经理周素娟表示,养老与医疗的结合,其实不是先有养老机构,再建医院,而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护团队,融入到养老工作中,解决老人的基本需求。目前,该中心借助包括北京多家3甲医院在内的优良医疗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了医养结合的强大保障。未来,将建立远程医疗健康中心功能板块,实现无线视频、红外感应、跌倒报警、1键服务等功能,打造智慧型高端养老生活社区。
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老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老龄化情势10分严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医养结合模式将发挥何种作用?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成海军指出,3地养老资源可以同享,即土地、医疗和承接资源比较好的地方可以各自发挥作用。同时,需要解决老年人异地养老医疗报销的问题,“目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已解决了异地养老医疗报销的问题,这样北京高真个养老需求,可以与河北、天津等有土地资源的地方对接,实现异地养老,实现医保的及时结算。”
今天,预会佳宾还围绕“PPP模式在医养融会中的应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机遇”等展开探讨,并实地考察燕达国际健康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