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医药院士专家在渝建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19 22:02:28  来源:互联网

重庆7月19日电 “当前全球都在提倡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替换抗生素系统研究已获得了首批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19日在重庆举行的“医药院士重庆行”战略咨询会上表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实施大品种战略,加大创新药的深加工、深开发力度。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随着传统医学的医治理念正逐步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也遭到国际社会愈来愈多的关注,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张伯礼称,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以从古至今的经验来看,中药对1些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患、感染以后构成的炎性反应综合症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使用中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是中国的优势,也是1研究策略,将来市场潜力巨大。”

张伯礼强调,中国利用大品种战略,做好创新药开发。国际上动辄产生几10亿美金销售额的药物常被称作“重磅炸弹”。目前中国中药品种中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的只有几百个,过10亿元人民币的只有几10个,“培养临床定位清楚、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大药’、‘好药’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但可带动企业、产业发展,还将引领技术改革,对提高医药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伯礼提到,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应突出重点和优势。以重庆为例,作为中国4大直辖市之1,重庆具有其他直辖市不具有的中药材资源条件,“该市幅地辽阔,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63万吨,还有享誉海内外的35种道地药材”。他建言,地方应把中药开发纳入正式轨道,重视品质提升。“这样不但可以卖出优良优价,还可以让药农脱贫致富,改变生态环境,调剂当地农业种植结构。”

“中医药产业发展首先应保持传统中药特点,再规范中药来源,使其更加道地化。”中国药学产学研国际同盟主席、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认为,中医药现代化不能1味地寻求单体,“中药珍贵的地方在于复方组合。针对不同人的情况还可配置不同的复方。普遍化和个性化,是它的发展特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走工程化、科学化、人文化和国际化的道路。“要用科学的分析来解读中药为何有效,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融会、合作。”程京流露,目前其研发团队正在通过深度开产生物芯片、移动穿着装备、细胞免疫诊断仪器和试剂等方式,用工程化手段对中医的医治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其科学性,以期研发出新的中医现代医疗仪器,让中治疗疗更加标准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