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企业扎堆IPO VC/PE退出驶入“快车道”
年初以来,生物医药企业IPO迎来爆发期,平均每10天就有1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另外,也有很多企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弯道超车”,借壳上市、并购重组成为重要选项。
VC/PE则是这波上市浪潮最直接的受益人之1,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持有多年的股权终究得以退出。与以往不同,VC/PE重金加码的背后,是投资周期缩短和投资业态的改变。
退出开启“快模式”
华大基因上市后仅3天,又1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IPO——7月17日,基蛋生物正式登陆上交所。据悉,基蛋生物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是POCT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1。
捷富投资、杭州捷朗、重庆麒厚、爱基投资等8家机构投资者借此实现退出。私募通数据显示,以发行价22.25元/每股计算,捷富投资等机构本次投资的账面回报为5.45倍。据兴业证券分析师徐佳熹预测,基蛋生物未来的公道价格区间为51.2⑸7.6元,若以此计算,捷富投资等机构将取得超过12倍的投资回报,远高于行业平均值。
另外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健友股分日前已完成了申购行将登陆上交所。年初以来,生物医药公司IPO明显加速,“扎堆”上市成为1大看点。
统计显示,年内已有21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IPO,平均每10天就有1家上市,远高于2015年和2016年的18家和14家。受益于IPO提速,VC/PE的退出也驶入了“快车道”,逐步步入收获期。以华大基由于例,其上市带动了超过40家VC/PE实现退出,包括软银中国、淡马锡、红杉中国、深创投等巨头。
另外,并购同样成为VC/PE退出的重要选项。去年年底,贝瑞和康宣布借壳*ST天仪,多家VC/PE实现退出。相较IPO,对VC/PE来讲,借壳的升值空间较小,但门坎低,周期短,可以说,贝瑞和康正是依托借壳,在与华大基因“基因测序第1股”之争中抢了先机。
投资业态生变
从2015年开始,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取得了爆发性增长。清科视察数据显示,今年第1季度,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208起投资案例数位列第3,仅次于互联网和IT行业,投资金额也以121.67亿元名列第6。
VC/PE重金加码生物医药行业,与沪深两市医药股高估值的特点不无关系,最直接的就是高估值意味着12级市场巨大的套利空间和投资回报。国海证券研报显示,生物医药细分行业中,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表现较好,2016年的PE分别为57、50和46倍,是除白酒、银行外,PE最高的几个行业之1。
记者注意到,与过去几年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周期长、风险高的固有印象不同,年初以来,VC/PE医药行业投资实现退出的时间大多为3⑸年,退出周期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不断缩小,前几年谈的较多的“10年投资期”其实不多见。以近期实现IPO的几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基蛋生物退出时间为4年,华大基因的退出时间为3年,贝瑞和康仅为两年。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期限缩短,与业态改变不无关系,传统的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逐步被新兴行业取代。去年,最受VC/PE青睐的细分行业是生物制药,经过量年的发展,生物制药相干技术已相当做熟,比如抗体偶联技术,这大大缩短了生物制药的研发周期。
清科视察数据显示,2016年生物制药行业投资案例为64起,占比29.2%,位列第1;其次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和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分别占比25.1%和17.4%。另外,生物制药的投资额为47.21亿元,占比20.3%,一样领先其他细分行业。
高特佳开创人蔡达建认为,医疗产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特点,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显现出不同的投资机会,对产业的研判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医疗产业在过去的30年间积累了很多投资机会,以此为基础的投资,未来具有无穷想象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