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氟康唑生物豁免专论点评BE豁免材料组织要点(下篇)
透过氟康唑生物豁免专论点评BE豁免材料组织要点(下篇)
—关于辅料、体内BE研究、溶出度研究和讨论部份的内容
编者语:2016年5月19日CFDA正式发布了【2016】87号《人体生物等效性实验豁免指点原则》,为1致性评价中口服固体常释制剂的BE豁免提供了指点原则。该指点原则综合参照了最新的FDA(2015)、EMA(2010)和WHO(2006)指南草案的要求,细化了取得BE豁免所需要的各项要求。但我们在组织BE豁免材料时发现这依然不是1件简单的事情,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BE豁免要求中深层次理解不够,综合因素斟酌的不够全面而至,因此在实践中会出现对取得的各项文献数据不知如何判断是不是可用,是不是有益,是不是全面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氟康唑生物豁免专论的点评来共同理解BE豁免材料组织中的要点。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加深对与BE豁免的深层次理解。
上篇回顾:
透过氟康唑生物豁免专论点评BE豁免材料组织要点(上篇)
8、辅料
鉴于澳大利亚和ICH国家的氟康唑产品已取得上市许可,推测这些产品成功通过了体内BE研究。
1份报告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检测到了氟康唑与乳糖的化学相互作用。但是许多市售的氟康唑制剂含有乳糖,这类相互作用可能在药代动力学上的表现是不显著的。许多制剂还含有102烷基硫酸钠。已知102烷基硫酸钠通过其对药物溶解和/或膜渗透性作用而增强药物吸收。但是,它在某些情况下也与抑制药物吸收有关。发现顶端腔中0.139mM(0.04mg/mL)的102烷基硫酸钠增加了许多药物在Caco⑵细胞单层中的通透性。这1视察对显示出具有细胞旁吸收偏向的低份子量,低渗透性药物是重要的。但是,对高度渗透性药物(如氟康唑),由于102烷基硫酸钠效应引发的细胞旁运输的增加不太可能致使更好的吸收。这类推理是遭到含有102烷基硫酸钠的受试制剂和没有102烷基硫酸钠的参比制剂的具有生物等效性所支持的。
点评:
1、应注意处方中的辅料——乳糖,作为常规辅料,乳糖的不同用量会对渗透性产生影响,这里不再详述,已有专门的文献讨论过此问题。
2、102烷基硫酸钠属于表面活性剂范畴,根据FDA和EMA指南规定,对有机会取得BE豁免的BCS I类和III类药物,处方中是不允许存在表面活性剂的,因此对处方中含有102烷基硫酸钠的氟康唑制剂是不符合基于BCS生物等效豁免要求的。但上文中给出了102烷基硫酸钠对高度渗透性药物(如氟康唑)是不会产生吸收影响的,并且通过含有102烷基硫酸钠的受试制剂与没有102烷基硫酸钠的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结果来进1步证明,这类解释挑战了指南的字面规定,但仿佛也是公道的,值得我们思考和进1步的调研。
9、体内BE研究
已证明了几种氟康唑胶囊受试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文献资料中所有的研究都报导了氟康唑产品中PK参数中的“生物等效性”或“无显著性差异”。大多数研究得出结论,多个来源产品的AUC和Cmax的90%CI在参比制剂的80%⑴25%范围内。由于参与这些研究的志愿者人数很少,可以推测氟康唑是1种低变异性药物。Cmax只有1个生物不等效报告(CI90%:101%⑴26%),但是,这样的结果多是由于招募的志愿者人数不足(只有12名志愿者完成了研究),而不是制剂问题。
肯定为生物等效的氟康唑胶囊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之间的溶出曲线类似,但没有规定溶出条件。
点评:
1、药物属于高或低变异性,这是1个需要重点阐明的问题。
2、受试志愿者的入组人数是BE实验中永久的重要因素,高变异性药物需要更多的临床入组人数或采取3、4周期交叉临床实验。
10、溶出度研究
USP和US-FDA推荐装置II(即浆法),氟康唑片和用于口服悬浮液的粉末以50rpm条件进行。50和100mg氟康唑片剂和50mg/5ml氟康唑口服混悬液推荐的溶出介质为500ml水。150,200,300,400m剂和200mg/5mL氟康唑口服混悬液推荐的水体积为900mL。用于口服的氟康唑片和氟康唑口服混悬液在45min和30min内的药物释放分别不低于75%(Q)和85%(Q)
对50和200mg的氟康唑胶囊,WHO推荐使用500和1000mL体积的0.1N HCl溶液,桨法,转速为100rpm。在45min测试结束时,药物释放很多于80%。作为氟康唑胶囊溶出测试的替换方案,Correa等人推荐使用900mL0.1N HCl,75rpm的篮法。
氟康唑,BCS I类药物,在不含胃蛋白酶(SGFsp)和胰蛋白酶(SIFsp)的摹拟胃液,和生物相干介质:即空腹状态摹拟肠液(FaSSIF)和餐后状态摹拟肠液(FeSSIF)中,45min内能够完全溶解。
氟康唑胶囊(Diflucan®)的附加溶出度研究中,使用900mL3种不同的pH溶出介质(0.1N HCl,pH4.5缓冲液和pH6.8缓冲液),篮法,100rpm中进行。在所有3种溶出介质中,15min药物溶出超过85%,因此属于“非常快速”溶出。
点评:
氟康唑是虽然属于BCS I类药物,FDA和EMA指南规定:BCS I类药物BE豁免的溶出要求30min内溶出>85%,即快速溶出,而氟康唑的溶出特点到达快速溶出标准,即已到达BCS III类药物BE豁免的溶出要求,这是到达了更加严格的溶出要求,保证药物在进入肠道之前完全显现溶液状态,这对申请基于BCS的生物等效豁免是有益因素。
101、讨论
点评:
1.讨论部份是对上述内容的扼要总结,我们可以鉴戒氟康唑讨论部份的框架标题及对应的内容来组织我们的BE豁免申请材料的总结部份的内容,学习氟康唑讨论部份中语言表述和精炼概括。
2、氟康唑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9和CYP3A4的强抑制剂,会对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1、溶解性
在37℃,pH范围为1.0⑹.8或1.0⑺.5的剂量/溶解度比值≤250mL的活性药物成份被认为是高溶解性的。可用的最高规格为200mg,推荐的单次最高医治剂量范围为50至400mg,具体取决于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建议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医治的最大负荷剂量为800mg。
使用pH7.4和水的磷酸盐缓冲液(37℃)测定的800mg氟康唑剂量/溶解度比值分别为115.9和106.7mL(表1)。在0.1NHCl中的剂量/溶解度比值(在23℃测定的溶解度计算值为14.0mg/mL)为57.1mL。类似地,在pH1.2,4.5和6.8中,由实验肯定的溶解度值而计算得到的最高规格对应的氟康唑的剂量/溶解度比值分别为24.9,28.9和25.6mL,远远低于由WHO和US-FDA定义的氟康唑最高规格的250mL标准,因此符合FDA或WHO定义的高溶解性标准。在这些溶液介质中,单次最高医治剂量800mg的剂量/溶解度比值分别为99.6,115.8和102.3mL,也小于250mL。因此氟康唑也满足EMA BCS生物豁免指南中提供的“高溶解性”的定义。
使用实验测定的溶解度值计算的剂量/溶解度比值,对在严重真菌感染中使用的标签1600mg负荷剂量,在0.1N HCl,pH4.5的醋酸盐缓冲液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为199.3,231.5和204.6mL。
如表1所示,37℃下氟康唑在水中的溶解度比23℃时的溶解度高,表明,像大多数API1样,氟康唑具有溶液吸热性,因此,预期在37℃ 0.1M NaOH中具有高溶解性。与在4℃和23℃⑵6℃下肯定的溶解度值相比,氟康唑晶型II和III在37℃,pH7.2⑻.0下更高的溶解度值得到进1步的支持。另外,实验测定的约6.9mg/mL的溶解度值证实了氟康唑的高溶解性。因此,根据目前使用的所有标准,氟康唑被认为是高溶解性的药物。
Park等在动力学溶解度研究中,晶型II在水最大的浓度肯定为6.59mg/mL,其在25℃振荡48h后降至5.09mg/mL的平衡值。相反,视察到晶型I和1水合物的最大浓度与的平衡水溶解度相同,分别为4.96和4.21mg/mL。在内在溶解率(IDR)研究中视察到相同的模式。在本研究和其他研究中视察到亚稳态晶型II转化构成I和1水合物。
Desai和Dharwadkar报导,在30℃储存36个月的样品中,晶型II最少有7%的转化为I型。但没有给出关于储存条件的更多信息。储存36个月的样品增加压力(压力为200kg/cm2)会进1步增加转化。类似地,Obaidat等报导,在20℃下储存12个月,氟康唑晶型II样品没有产生转化,而60℃储存8个月,样品转化进程较慢。手动研磨,紧缩力和高湿度被认为是增强晶型多态性转化的关键因素,这也与样品的含水量相干。相对湿度(RH)低于41%时,如果样品的含水量没有变化,晶型没有产生转化。但是,在RH高于84%时,晶型II在4h内完全转化为1水合物,而晶型I缓慢地转化为1水合物,证明多晶型I更稳定,并且这些转化是溶剂介导的。
由于晶型I和1水合物是氟康唑更加稳定的情势,因此它们的溶解性比II型溶解性更差。根据晶型I在醋酸盐缓冲液的pH5.0溶出介质中,篮法,100rpm的溶出实验中,30min内药物仅溶出了65%。另外,在37℃,0.1N HCl和磷酸盐缓冲液pH6.8溶出介质中以100rpm搅拌,晶型I比晶型II慢,这又表现出与晶型III类似的平衡溶解度。
氟康唑晶型I的内在溶解缓慢,晶型I完全溶解的时间可能超过在肠道平均停留时间3⑺h。这多是文献报导的晶型I低BA的真正缘由。
Obaidat等人仿佛通过将API样品直接暴露于高RH而高估了RH带来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表明,虽然市售制剂具有由低级和次级包装提供的额外保护,但在生产和储存的高温和高湿条件下,仍可能出现晶型转化。因此,在氟康唑IR制剂中构成I和1水合物情势的晶型转化,特别适用于高温和高湿度区域(气候区域IV和IVb),这可能相当重要,应在生产进程和储存期限内进行控制。
2.渗透性
已发现通过静脉和口服途径给药的氟康唑AUC值是类似的,并且在口服给药后超过90%的药物被吸收。来自Caco⑵渗透性研究的数据证实氟康唑的分类是高渗透性的。
3.BCS分类
由于其高溶解性,高渗透性,氟康唑可以被划分为BCS I类药物。文献数据也强调了这1分类,这也反应在监管当局的意愿上,例如巴西卫生监督局(ANVISA),允许通过基于BCS的生物豁免批准含有氟康唑的药物产品。
有趣的是,由于氟康唑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来消除而被生物药物处置分类系统(BDDCS)划分为III类。这是两种分类系统之间缺少对应关系的少数几种情况之1。但是,这类差异可能不是很重要,由于已提出在BCS和BDDCS的I类和III类中取得非等效性或生物等效性结果的风险一样较低。
4.有关辅料和/或生产的风险
氟康唑常规片剂/胶囊中使用常规辅料和常规用量。根据其BCS分类,在文献中没有发现生物不等效的报导,因此支持以下概念:在使用已知辅料的IR剂型中,高溶解性和高渗透性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不受辅料的相互作用或进程的影响。虽然在1项BE研究中,Cmax略高于上限可接受限度,但更可能的结果是由于研究中使用的受试者数量较少,因此归因于统计学力度不足,而不是处方问题。
5.体内BE测试的替换技术
Porta等人报导,在900mL0.1N HCl溶出介质,篮法,100rpm条件下,参比胶囊(Zoltec 150mg;Pfizer,Sao Paulo,Brazil)在20min内药物释放超过85%。而受试胶囊在10min内在上述溶出介质释放超过85%,并被肯定为与参考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Correa等人提出了1个900mL0.1M HCl作为溶出介质,篮法,75rpm搅拌30min,用于氟康唑胶囊的溶出实验。15min后,药物释放85%以上。
Limpiti等报导了氟康唑胶囊(Diflucan®)和其他5种仿造制剂在45min后药物释放超过了94%,虽然未提供溶出曲线。
发现并证明具有生物等效的受试产品和参比产品的溶出曲线是非常快速的,因此认为没有进1步比较的必要。
氟康唑的常规测试规范是相当守旧的,不符合生物豁免程序中的测试要求。为了生物豁免的目的,即便是在USP方法中推荐的水也不是优选的溶出介质,由于其缓冲能力有限。
斟酌到文献报导的溶出结果及其高溶解度(表1和表2),在生理pH范围内的,预期氟康唑片剂,胶囊和用于口服混悬液的粉末可以迅速溶解(30min内≥85%)仿佛是安全的。另外,根据不同BCS指点文件要求,推荐使用篮式装置,转速100rpm,在不同的pH1.2,4.5,6.8溶出介质(500mL,用于50和100mg,900mL用于其他规格)中的体外溶出度测试,可以为产品的BE提供公道的保证。因此,使用生物豁免程序批准得到非BE产品的风险相当低。
6.生物不等效的患者风险
虽然氟康唑药品说明书中给出的作为医治侵入性念珠菌病的最高剂量为800mg,其安全性已被证明可以到达2000mg/天,因此,上述supra-BA不是关键因素。
NCCLS主要使用粘膜念珠菌病研究的数据,将假丝酵母菌根据其氟康唑的断点MIC分为3类:易感(MIC≤8μg/mL),S-DD(16μg/mL≤MIC≤32μg/mL)和耐药(MIC≥64μg/mL)。来自世界各地200多家机构的13,338种念珠菌分离株的数据显示,其中90%以MIC≤8μg/mL感染,而假丝酵母和假丝酵母菌分别被分类为S-DD和耐氟康唑菌。虽然氟康唑的亚医治剂量可能致使氟康唑和其他唑化合物的耐药,这类事件在仅占测试分离株的6%的S-DD感染的情况下更可能产生(由于临床需要到达更高的药物浓度)。
另外,斟酌到能够在医治粘膜念珠菌病方面到达>90%的临床成功率的AUC/MIC比(25至400)幅度和在侵入性念珠菌病的情况下,在比例为两倍(比较给药400和800mg的氟康唑)时的32μg/mLMIC仅增加了预期临床成功率的4%。仿佛可以肯定地认为,与亚生物利用药物产品(固然在1定范围内)的管理相干的风险较低。
7.超生物利用度产品对药物相互作用的潜伏影响
氟康唑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9和CYP3A4的强抑制剂,因此与同享这些代谢途径的药物或延长QT间期的药物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例如,氟康唑与西沙必利,阿司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和红霉素同时使用是忌讳的。当使用400mg/天或更高的剂量时,氟康唑还显著增加特非那定的血浆浓度;因此,以400mg/天的剂量,同时使用氟康唑和特非那定是忌讳的。一样地,应避免氟康唑与氟伏他汀的组合利用,由于氟康唑有可能增加氟伏他汀的血浆浓度,这可能致使严重的心脏毒性。一样地,奈维那平的AUC在氟康唑存在下可能增加1倍,因此,必须监测患者的肝毒性。由于抑制相干代谢酶,当阿芬太尼、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华法林、咪达唑仑、3唑仑、卡马西平、塞来昔布、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磺脲类、齐多夫定、环孢素、西罗莫司和他克莫司与氟康唑共同使用时需要进行剂量调剂。
另外,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利福平CYP3A引诱剂可能致使氟康唑AUC下降25%,因此应斟酌剂量的增加。
Gibbs等人报导了肝和肠CYP3A4的抑制剂常数(ki)值分别为10.7μM(3.3μg/mL)和10.4μM(3.2μg/mL),而Kunze等指出氟康唑对CYP2C9的ki值为7⑻μM(2⑵.5μg/mL)。斟酌到在使用400mg氟康唑后取得的Cmax约为6.72μg/mL17,25(比ki高2倍以上),含有氟康唑的“supra-bioavailable”产品仿佛不太可能会加重相互作用。
102、结论
晶型II和III的氟康唑是具有宽医治指数的BCS I类药物。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氟康唑IR固体口服剂型强烈建议使用基于BCS的生物豁免,条件是
(a)氟康唑以晶型II或III或任何其他显示高溶解度的情势存在;
(b)受试制剂仅含有以相同剂型在ICH或相干国家批准的IR氟康唑药物中存在的辅料,并以常规量使用。
(c)受试制剂和比参比制剂都非常快速地溶出,或在全部保存期间,在pH1.2,4.5和6.8的溶出介质中证明的溶出曲线具有非常快速溶出的类似性。
参考文献
[1] NASEEM CHAROO, RODRIGO CRISTOFOLETTI, ALEXANDRA GRAHAM,et al. Biowaiver Monograph for Immediate-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Fluconazol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Vol. 103, 3843–3858 (2014)
[2] J.-M. Cardot, A. Garcia Arieta, P. Paixao, I. Tasevska and B. Davit. Implementing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Drug Development: Reconciling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Shared Challenges in the EMA and US-FDA-Recommended Approaches. The AAPS Journal, Vol. 18, No. 4, 2016 DOI: 10.1208/s12248-016⑼915-0
[3] 《人体生物等效性实验豁免指点原则》【2016】87号. CFDA
原创申明:本文系药智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
标签:
上一篇:药物研发最舍得“砸钱”的十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