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药降糖

中医治糖尿病

发布时间:2017-12-29 14:17:32  来源:互联网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多表现为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其病程冗长,病变累及全身,严重威胁病人健康及生命。现如今大多数患者更加信赖中医治糖尿病,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一问题为大家简单介绍,希望文章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治糖尿病

中医治糖尿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中药降血糖效果较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而且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中医怎样治疗糖尿病?

1、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联合用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常规用药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日常所必须服用的常规用药以外,为了更加全面的控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参芪降糖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具有补气行水活血之功。现代学者以参芪降糖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发现该药可降低早期患者血糖指标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改善患者肾功能。

在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医学疾病,必须在坚持对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学辨证相结合的模式,对辨证论治规律予以统一,才能提高辨证选方用药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根据糖尿病病人的表现不同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证型,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最多,约占53.6%。

而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其与西药针对降糖等指标对比,在改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症患者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保护靶器官、提高经济效益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多靶点、多方位综合调治

1、调节糖脂代谢紊乱。黄芪、地黄、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山药等有不同程度的降糖作用;人参可增进糖的利用,促进糖的代谢,抗脂肪分解活性,恢复糖尿病耐糖能力。

2、改善胰岛素抵抗。五味子有很强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人参、黄芪、地黄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增强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作用;麦冬多糖能明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3、多方位综合调治。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黄芪具有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人参、麦冬可改善心功能,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上内容就是针对“中医治糖尿病”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无论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是西医治疗糖尿病,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针对自身病情,适合自己,这样才能有效控糖。

标签:中医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