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药资讯

这所全国排名前十的名校,获捐1亿元,豪言打造医学人工智能的“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7-03-29 14:50:34  来源:互联网

从上世纪50年代技术萌芽到70年代正式参与到医学诊断中,医学人工智能已快成为医疗科技进步的代名词。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在医疗领域不断兴起的创业潮,都在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几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大事件不断。IBM自2006年开始研发Watson、2014年谷歌成立收购DeepMind,而在2016年,又因AlphaGo和李世石对弈、Google、Facebook、Amazon、IBM和Microsoft宣布成立AI合作组织等产生的大事件效应,都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也促使该领域迎来了1波又1波的创业潮。

据CBI报告显示,2016年55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取得50亿美元投资。Gartner副总裁Tracy Tsai则进1步预测,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产生 3000 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的创业项目数量在逐年增加,中国出现了数家值得关注的初创公司,乃至知名高校也跨入这个领域。

名校构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2017年3月25日,中国著名学府浙江大学宣布成立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带头人、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带头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在浙江大学和杭州湾信息港同时挂牌。中心宣布将通过“产学研”1体化模式,构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浙江大学在医学人工智能方面有着足够的底气,其计算机学院下设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1。在2016年国家科技奖评选中,浙江大学有9项获奖位列全国高校第1,在医药学、工学及信息科学等领域的能力国内领先,医学部各附属医院是国内临床医学的佼佼者。

据了解,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将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生仪学院等相干院系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实力,提升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整体水平。

重点研究在临床大数据、影象学和基因组学上的医学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搭建医学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培养医学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和第3方医学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建立多学科多机构协同创新机制,构成相干行业规范标准,打造医学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体系等。

为了支持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发展,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成立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学院吴健教授为中心负责人成立核心研发团队,并配备相应运营和管理辅助人员,同时为中心提供1定数量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名额,推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材培养。

与此同时,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同时具有科研平台属性和产业转化平台属性,它不但是医学人工智能科研中心,还面向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及全国医疗机构和学科带头人开放技术合作和利用合作,实现与医疗机构诊疗经验、学术研究、临床数据的对接,寻求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并以产业发展反哺科研工作,实现产学研的协同。

“我们会利用浙江大学基础优势,以开放姿态和各大医疗机构及学科带头人合作,买通数据源,建立多学科、多机构协同机制,争取早日在医学人工智能的关键性技术上获得突破。”吴朝晖校长表示。

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利用场景广阔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并于2017年首次进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大范围利用始于2011年,目前在虚拟助理、医学影象、药物发掘、营养学、生物技术、急救室/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精神健康等领域均有触及。

因而可知,医学人工智能具有巨大发展前景。以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为蓝本的高校机构,对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利用,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突破、占据生物医学相干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保护医疗健康数据安全、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均具有真实价值。

而医学人工智能的利用,将有助于改良医疗服务体系面临优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生服务能力不足、以疾病医治为中心的“被动医疗”服务模式等诸多现状,优化医疗服务体系。

微医捐赠了1个亿,缘由是……

在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发布会现场,我们又见到了1个熟习的身影——微医。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支持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展。

微医为何会向浙江大学捐赠,支持浙江大学创建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向动脉网记者道出了背后的缘由。

廖杰远认为,许多人对医学人工智能的理解是碎片性的。医学人工智能的核心有3要素:数据源、技术能力和利用场景。很多医学人工智能企业都是从技术开始,但是技术和算法模型,都是通用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教育”。

首先,有无大数据源,不断训练它,让它愈来愈智能。从1个病种、病程、病点开始,到能够成为医生的助手,这就不是单点行动,1定是1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后端,数据源在医院,在各种电子病例里;

其次,医学人工智能构成的医学能力,要有各个医学学科的能力,这样才能构成真实的服务体系;

最后,要有不同的利用场景。医院、医生、患者都是不同的利用场景,3者买通才能成为真实的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如果这个平台只依托1家企业,或只依托某1家机构都比较困难。而浙江大学的条件是独一无二的,浙江大学的医、工、信的能力都很强,1981年就开始做人工智能研究,有深厚的底蕴。其校长吴朝晖教授更是人工智能的专家,1991年曾到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进修两年,1直从事相干领域的研究。

因此,从条件上来讲,浙江大学可以牵头筹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但高校的每笔经费应用都有指向性,浙江大学要集中大气力来专注医学人工智能,也很需要人力和资金的支持。微医捐赠的1亿万,正是从资金上推动了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发展。

固然,仅仅是微医捐的钱是不够的,国家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还需要更多的机构参与,才会构成足够的气力推动这件事。

构成医学人工智能的“中国气力”

在中国面临大专家、大医生稀缺,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现状下,医学人工智能的大跨步前进给我们向往了1个可期待的未来。睿医人工智能中心出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有它的必要性和必定性。正如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所想,我们也期待类似睿医人工智能中心这样的高校科研机构承当起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人工智能核心的能力,以此创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人工智能引擎,并与各大医疗机构、各学科专家及产业界合作,构成医学人工智能的“中国气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