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专家纠正误解: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回事

发布时间:2017-07-19 18:26:39  来源:互联网

1代药王冯根生老先生去世,引发大众关注帕金森综合征,专家纠正误解——

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回事

就在上个星期,1代药王冯根生病逝,有知情医生流露,老人家所患的是帕金森综合征,因而该病很快被许多人关注。乃至还有些人因此跑去医院咨询医生,“帕金森究竟是种啥病?为什么会如此凶险?”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家裘昌林才得知,原来大家都犯了1个想固然的毛病,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种不同的病。

裘老告知钱报记者,这两种病在神经内科都比较常见,且都比较凶险,患者终究因各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特别是帕金森病的病发率更高,且逐步显现出年轻化趋势。

7月16日下午,裘老应邀作客钱报“暑期名医月”当中西医结合治神经内科疾病专场,号子1出即被秒光。还有需求的读者可扫本版2维码,关注钱报微信“浙江名医馆”,接下来我们还会约请裘老参加钱报的更多活动,并会在“浙江名医馆”第1时间发布相干消息。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9成人会误解

“我在门诊的时候,常常会碰到有些患者及家属将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认作同1种疾病,特别是在冯根生先生去世以后,有的帕金森病患者很慌张地跑来问,自己是否是也会命不久矣。”裘老马上宽慰道:“这是两种不同的病哦。”从事50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工作,裘老发现90%以上的人都将这两种病混为1谈。

裘老告知钱报记者,从症状上来看,这两种病都会出现手抖脚颤的情况。但帕金森病是原发的神经退变,多产生在老年人群中,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还未找到根治的办法。患者在得病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也不断加重,渐渐地出现全身僵硬,生活没法自理,乃至卧床不起,终究死于肺炎等并发症。多数患者走完这个进程仅10来年的时间。

而帕金森综合征则是继发而至,也就是起因是其他凶险的毛病,起病以后才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比如脑外伤、痴呆、中毒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等,致使患者手抖脚颤没法自控。帕金森综合征因原病发的不同,各个年龄段都可能起病,没有特定的多发年龄。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找到病因就可以控制疾病进展,但实际上由于病因极为复杂,帕金森综合征医治起来要比帕金森病困难很多,常常需要多科专家齐心协力,医治也像走钢丝。“这其中只有因药物引发的帕金森综合征,通过停药能渐渐改良症状,其他缘由致使的,医治都10分辣手。”

“有个简单的方法教给大家,可以做初步的判断,比如,同为手抖脚颤的问题,帕金森病初期表现为1侧,而帕金森综合征则表现为两侧肢体的抖动。”裘老说,“但要确诊,得上医院找专家。”

帕金森病病发率趋高

要挟年轻人健康

作为神经内科的老专家,裘老最担心的问题不是大众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不清,而是病发率更高的帕金森病的病发年龄在不断提早。“40多年前,在我刚开始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帕金森病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最近几年来临床上4510岁的患者愈来愈多见,乃至还有20多岁的小年轻,我问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1岁,是杭州某大学的大2学生。”裘老说。

不过中青年得此病,也没必要太过担心,千万不要以为只有10年生存期,裘老研究此病,已找到独特的医治方法,他的很多病人都在这样坚持医治,随访时间最长的1位患者已有32年多。

她叫童宛素,裘老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她的初诊时间为1985年11月15日,当年,她才46岁,是杭州某大学的老师。救治时,童老师告知他,2个多月前,无意间发现自己在书写黑板字时右手有点发抖,开始并没有加以重视,直到后来天气转冷,右手抖动加重,还出现了走路不稳。当医生的姐姐觉得这并不是小事,才带她上医院。

果不其然,经过1番细致的望、闻、问、切,及多种检查确诊帕金森病,同时还有1个中医诊断为颤证,肝肾亏虚型。

“依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童老师需要滋阴平肝熄风,所以我给她开的方药是滋阴熄风汤基础上再加减几味中药。同时配合小剂量的西药。”裘老向钱报记者介绍说。

医治半个月后,童老师自己觉得肢体抖动较之前略有好转,能正常写黑板字了。因而,裘老就在前方的基础上根据她的症状再调剂了几味中药。等到第3次救治,不但肢体抖动减缓了,而且精神也好起来了,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减轻。不过,那次她说自己晚上睡眠不太好,总是做梦,还常常产生盗汗。对此,裘老又就这些问题调剂了几味中药,半个月后复诊,1切都好似回到了生病之前。

如今,童老师已89岁高龄,2年前,她还每天在家操持家务,给小辈们做简单的中餐,特别是她烧的片儿川有浓浓的老底子杭州味道。如今,家人心疼她请来阿姨照料,可老太太仍然每天推着轮椅出门,走上1站路作为锻炼。所有认识童老师的人都说她有现在这样的状态简直就是奇迹。

中药配合小剂量西药医治帕金森病

要问裘老帮童奶奶创造奇迹的秘诀在哪?对此,裘老毫无保存地说:“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

裘老告知钱报记者,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到今年恰好满200年,目前的医治手段多以猛用西药最为常见,但临床实践表明,任何1款西药用5~7年后,药效就会降落,且副作用大,比如“开关”现象,有的病人用药后半小时行动会变得灵活自若,可仅保持1小时后,就好像被关掉了动力开关1样,立即变得很难动弹,连自己想端杯水喝都做不到。

而中医学中对本病的认识要早许多,元朝医学家张子和在其所著的《儒门事亲》1书中曾详细记载1例震颤麻痹患者,临床颇具本病特点,要比英国的报导大约早600年。而且,尔后明朝、清朝及近现代的诸多医家都对本病做过深入研究,1致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并留下了1些经临床反复验证的经验方。

“我正好是站在这些伟人们的肩膀上,然后再结合自己对本病的认识,打开了1个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的医治思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中西医在医治帕金森病上相互扬长避短,荣幸的是结果恰到好处。”裘老告知钱报记者。

裘昌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第4、5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点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50余年,1贯提倡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躯体疾病医治与心理疾病医治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对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癫痫、中风病、头痛、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疑问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2016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战略大会上被授与“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突出贡献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