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计划看点:让“生吃泥鳅式”食疗不再重现
北京7月19日电 题:为“舌尖上的选择”给出新方案——我国国民营养计划3大看点
记者李松、陈聪
我国为国民营养健康发展设定了明确目标:到203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生长缓慢率降落至5%以下,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成为愈来愈多人的新需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国民营养计划》,全方位布局国家营养发展未来,也为老百姓“舌尖上的选择”给出新方案。
重视“隐性营养风险” 为不同人群营养问题开“处方”
最近几年来,吃饱对多数国人而言,已不再是问题,但各类“隐形营养风险”依然存在:动物性食品和油脂消费过度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明显上升;奶制品摄取不足,盐摄取太高;膳食纤维、矿物资等有益营养成份摄取不足……
“营养不营养,标准是条件”。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制修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人群营养不良风险筛查、糖尿病人膳食指点等行业标准,研究制定老年人群营养食品通则、餐饮食品营养标识等,确保公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说,在有完善营养标准基础上,企业严格根据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保证营养成份不损失、不下降。
同时,我国还将围绕中小学生、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实行生命初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学生营养改良行动、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等,开出细致的营养“处方”,全面提升国民营养水平。
“各项措施综合施策,目的是使我国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居民营养健康状态显著改良。”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金小桃说,我国已设定营养健康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3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和孕妇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豢养率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1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展开养生食材监测评价 让“生吃泥鳅式”食疗不再重现
食疗养生是我国1种传统饮食养生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简便、适口、便宜等特点,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个性化的食养指点,发挥了营养健康的积极功效。
但最近几年来,1些所谓的“食疗养生”行动也遭到全社会关注:从朋友圈里的养生“爆文”到电视节目里的“养生专家”,以次充好、搀杂使假式的食疗养生方法频频出现,乃至宣称生食泥鳅、绿豆也能治病……种种背规行动,已侵犯到消费者合法权益。
让“生吃泥鳅能治病”这样的所谓食疗法不再重现,重要1环是要加强规范,强化各部门综合监管。为此,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展开传统养生食材监测评价,完善相干评价制度。“相干部门将深入调研,挑选出1批具有1定历史和实证根据的传统食材,对其养生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真正做到去伪存真。”金小桃说,我国还将展开食材中功效成份、污染物的监测及安全性评价,进1步完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
培养公众科学的营养知识素养也不可或缺。国民营养计划指出,采取多种传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准将科普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发挥媒体作用,坚决反对伪科学,避免营养信息误导。
培养营养专业人材队伍,让公众“吃得更科学”
“吃得好其实不代表吃得科学,更不代表营养平衡。”由于长时间缺少专业指点,我国居民的维生素、奶类、豆类食品摄取相对不足,而油脂和食盐的摄取量又相对偏高,全社会亟须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和相干专业服务。
业内专家指出,讲求膳食营养平衡是1门科学,需要营养师等专业人材服务,我国1些高等院校虽然也开设了营养课,1些医院也设立了营养科,但相较我国13亿多人口庞大的营养需求,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相干专业人材短缺,发展不规范等问题依然突出。
为解决这1问题,国民营养计划提出,加快推动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人材培养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场所配备或聘请营养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展开营养教育培训。
“相干营养师在临床领域的配备还有了明确的指标要求,即在临床营养科室,要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到达1:150,组建营养支持团队,展开营养医治。”国家卫计委相干负责人说。
在加能人才建设的同时,我国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条件,推动“互联网+营养健康”,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营养健康电子化产品,如营养计算器、膳食营养、运动健康指点移动利用等,提供方即可及的健康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