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广州再有人因食野蘑菇中毒 医师提醒谨防“假愈期”

发布时间:2017-05-26 16:45:03  来源:互联网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良辉、蔡霞、吴燕玲

广州地区每一年4至7月气候温暖湿润,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其实不是所有的野生蘑菇都营养多多。据了解,广东地区的毒蘑菇超过100种,但至今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可鉴别蘑菇毒性,1不谨慎吃错就会中毒。最近几年来致中毒人数最多的有两种:白毒伞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毒性最强,只要食用约50克便可致命。

“春夏季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雨水丰富,比较合适各种蘑菇生长,存在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的安全风险。”昨天,广州市食药监局联合广州开发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在萝岗香雪公园举行主题宣扬,该局食品监管执法分局副调研员林政提示市民、游客防范野生蘑菇食用风险。

白毒伞

毒性最强最多人中招

白毒伞又名鹅膏菌,菌体为白色,与1种名为鸡枞的食用蘑菇颇类似,常生长在山区、植物园等湿润杂草丛生的地方,在广州白云山、萝岗、增城等山区,和华南植物园、帽峰山、天鹿湖、火炉山等地都有发现。白毒伞含有剧毒,只要食用约50克便可致命。2000年至2014年3月中毒致死的43人中,95%是因误食了致命的白毒伞。

案例 今年有市民中招 有人死亡

今年3月24日,来自重庆的黄伯在花都洪秀全水库见山上长了1大片鲜嫩的白色野蘑菇,就采了大约1斤跟鸭蛋1起煮面条与妻子、女儿、女婿同时进食。当天4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尿黄、眼黄等症状,查出严重的肝侵害。无独有偶,同日在江门市打工的湖南民工姜女士在圭峰山采了78两鲜嫩的白色野蘑菇,炒肉吃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送医后也查出严重肝侵害。这两批病人送到广州市第102人民医院,幸亏及时救治都化险为夷。姜女士的1名老乡同时也采食了圭峰山的野蘑菇,一样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在当地抢救无效死亡。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这两起肇事蘑菇正是白毒伞。

铅绿褶菇 引发中毒事件最多的品种之1

铅绿褶菇是常见的剧毒蘑菇,在广东省农村、山辨别布较广,通常在夏秋季雨后的草坪、蕉林土地上群生或散生,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极类似,易被误采误食。它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发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侵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是最近几年广东省内引发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1。

案例 荔枝树下采摘 5人食后中毒

2015年7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有村民在村后山自家果园荔枝树下采摘了约900克野生蘑菇,午饭时食用致5人前后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不适症状,经医院门诊及时对症医治后康复,无重症、无死亡病例。后据调查鉴定,5人是因误食铅绿褶菇中毒。

注意 “土办法”分辨蘑菇毒性不可靠!

坊间流传着1些“辨认毒蘑菇”的“土办法”。不过,据广州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没有快速可靠的方法来鉴别蘑菇的毒性,仅凭仗肉眼视察或所谓流传的土办法来辨别野生蘑菇的毒性,不可靠!下面这几个误区,真相是这样的——

误区1:色彩艳丽美丽的蘑菇有毒,色淡普通的蘑菇没有毒。

真相1:从色采判断蘑菇是不是有毒站不住脚!部份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可能有毒,而色彩艳丽的也有食用蘑菇,如红菇。

误区2:蘑菇与银器、生姜、大米1起煮,液体变黑证明有毒,不变黑的没毒。

真相2:实验证明毒蘑菇与银器、生姜同等煮不1定变黑。

误区3:之前吃过“一样”的蘑菇不会中毒。

真相3:外观类似的蘑菇有多是不同品种,或产生变异,乃至可能被有毒物资污染。

误区4: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常常生长在阴暗、湿润的龌龊地带。

真相4:蘑菇不含叶绿素,没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生长环境无“清洁”或“龌龊”之分,更与蘑菇的毒性无关。像白毒伞等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5:虫子不吃的蘑菇有毒。

真相5: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一样会长虫子,被蛀。

教你3招 阔别毒菇

1. 野生的蘑菇不要采食,自家花圃里长出的蘑菇也不要采食。

2. 慎买混杂的野生蘑菇,外出旅游不要在路边摊档购买散装的、混杂型野生蘑菇回家食用。

如需购买请到当地正规的商店购买有预包装的单1食用菌“纯品”,如购买的是“杂品”,夹杂毒菇的概率会提高。

3.餐馆蘑菇“新品种”慎尝。为招揽顾客,有的餐馆会推出1些市场鲜见菇类“新品种”,如“野生牛肝菌片”“野生鹿花菌”等。这些“新奇”的菇类菜式也存在1定食用风险,建议不要品味。

敲黑板 中毒后明显好转多是“假愈期”

据广州市第102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运超介绍,毒蘑菇中毒1般是急性的,病发的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按其病发特点临床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侵害型、急性肾侵害型、神经精神型等。中毒初期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样表现,应马上用指头或筷子压舌根催吐,口服温开水反复催吐2~3次并尽快送医。为便于鉴别毒性,应保存食用过的毒蘑菇以便尽快送检肯定种类及中毒类型,方便医生进行针对性医治。

特别需要引发警惕的是,死亡率高的剧毒蘑菇中毒特别是肝侵害型、肾侵害型的中毒患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表现可能在中毒后数小时至2天内明显减缓,但这实际上是进入临床常见的“假愈期”,因此麻痹大意中断诊治。

岂不知此时毒素已逐步侵犯人体各脏器,病人在中毒后2至5天内出现内脏侵害,尤以肝侵害最为严重,极易造成死亡。致命白毒伞就属于这1类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