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研发出最新心电监护设备 大小如同名片
沈阳5月25日电 近日,1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新型心电监护装备在中国医科大学试用成功,遭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好评。这类便携动态102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的发明者,是来自东北京大学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石教授学术团队。
据张石教授介绍,心电监护是通过显示屏连续视察监测心脏电活动情况的1种无创的监测方法,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1种经常使用手段。通过心电监护,医生可得到可靠的有价值的心电活动指标,能适时视察患者病情,并指点实时处理。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心律失常等心电活动异常的患者,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心电监护中普通心电图只能简单视察描记心电图当时短暂的心电活动情况,没法到达长时间监测心脏的效果,而医生临床诊断1般都需要24小时连续不中断的心电活动监测结果。为了实现连续监测,患者通常需要24小时连接传统的心电监护装备。由于体积大,重量重,传统装备使用时常常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乃至会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面对这类状态,长时间研究心电监测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张石教授,决定带领学术团队研发1种市场亟需的便携式、低功耗、动态且能够连续监测心电活动的装备,来替换医院普遍使用的传统心电监护装备。
经过几年的不懈研究,张石教授带领学术团队终究开发出1种新型的便携动态102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装备采样频率从每秒100点到5000点,通过12个通道收集心电信号收集数据,心电信号波形和数据可心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很好地实现了心电数据动态收集、存储、显示和数据发送等1系列功能。装备具有基于多模式的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在医院与患者间实现远距离数据交互传输。用户任意选择商用移动网络或WIFI或蓝牙等多种通讯方式中的任意1种,便可实时发送患者数据或接收医院发来的诊断报告,实现了实时连接医患的效果。装备具有报警功能,心电监护进程中,当患者心电信号出现问题时,装备能够立即通过移动网络向医院的心电监护中心发送心电活动数据并报警,有益于医生随时掌握干预患者病情的发展。装备还具有超低功耗的优势,1节普通7号电池可以支持装备连续工作24个小时以上,很好地满足了动态心电监护的需求。
便携动态102导联心电监测记录器不但功能强大,而且使用方便。患者通过导联线和身体上粘贴的电极相连,然后放入口袋或挂在腰带上便可。由于装备体积和重量均为当前医疗机构普遍使用装备的10分之1左右,大小和名片相当,重量不超过2节7号电池的重量,携带起来10分方便,丝绝不影响正常生活。肢体正常活动对数据收集也没有任何影响,乃至在跑步机上运动也不会影响信号收集质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