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评论:上门医疗阔步发展的前提是医患互信

发布时间:2017-04-28 14:54:39  来源:互联网

上门医疗是医疗事业发展的趋势之1,只有消除医患双方的顾虑,让彼此建立信任,上门医疗才能有更长足的进步

□ 刘 勋

不知不觉间,使人感到遥远的上门医疗逐步进入很多普通百姓的家庭。上门医疗在商业领域的主要模式,就是O2O平台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在搭建好网络平台后,可让1些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利用空余时间,为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这也被认为是1种分享经济模式。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对上门医疗这1模式,医患双方都感到存在1定风险。

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的上门医疗商业模式,既能让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增加收入,也能让不方便外出的患者在家享受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类模式符合互联网商业发展的趋势,也有益于增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虽然上门医疗好处多多,但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参与上门医疗的医患双方却各有顾虑。患者方担心上门服务的医生护士不专业、不熟练,乃至有多是无证执业,患者难以辨别上门医护人员的身份。报导中就有患者家属表示,这1行业现在有些乱,有很多App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让人不知道选哪一个,也不知道哪一个是正规的,会不会有欺骗行动存在,希望这个行业能发展得更规范1点。患者的耽忧不无道理,医疗服务具有专业性、风险性等特点,医护人员的资质、能力都直接影响服务效果。患者家中没有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不可能携带很多预防性的器材,1旦服务进程中出现意外事件,难和时处置,这也是上门医疗的风险所在。

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一样面临风险,有些护士认为,护士1般都是年轻的女孩,单独去患者家里可能存在人身安全隐患,虽然平台会给护士投保,但是万1出了甚么问题,后悔都来不及,也不是钱能弥补的。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最大的风险还是患者出现紧急状态,这是医患共同担心的。由于在医疗机构里各项医疗工作的流程都很清晰,职责也很明确,但在患者家里,护士要自己完成配药、输液等流程的操作,虽然有医嘱,但是患者的身体状态、药品批次等因素都可能会致使1些突发情况。如果在医院,这些突发状态能够被及时处置。另外,医院的医治场所基本有摄像装备,事后能够查明医疗事故的责任,在患者家中却没法对医疗服务进程进行记录,1旦产生医疗纠纷则难以分清责任,致使矛盾更加复杂。

上门医疗服务蕴涵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但是上门医疗是医疗事业发展的趋势之1,只有消除医患双方的顾虑,让彼此建立信任,上门医疗才能有更长足的进步。首先卫生执法部门要规范可以上门服务的医疗项目,例如参照公立医疗机构上门提供的导尿、鼻饲、简单伤口处理、采血、平常护理等服务,制止或限制提供注射、输液等风险高的服务。其次要建立安全担保机制,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上门服务限时警报机制,患者可以约请基层干部在网络平台提供担保,医护人员也能够对熟习的患者进行担保,从而尽量地让医患双方取消隔阂、建立信任感。最后,要规范提供上门服务医护人员的资质,例如要明确临床经验、执业范围等,还可以采取培训等方式提升其进行上门医疗服务的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