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新零售时代,不合规药店的末日来了!
近日,浙江、甘肃等多地药店被查,大批背规药店遭暴光。此前,多个省分早已下发相干的流通领域整治方案,多数省分将整治目标集中在乡镇药店和单体药店。在这股相继而至的“监管风暴”中,企业必须随**而动,这也被视为医药新零售时期的1个显著特点。
进入医药新零售时期,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迎接的挑战很多,而首先接受的考验是**的“门坎”。由于新的**环境改变了医药企业的生存“土壤”,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结构、营销方式等也要随之而变,如何“创新”是所有企业都要思考的共同命题。
入到2017年,医药行业的监管“风暴”仍然迅猛。1个典型的案例是:在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指点意见》后,今年4川、海南等地便纷纭开始建立医药研发、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黑名单”,以加大惩办力度。
以“4个最严”为指点思想,药监部门的飞检、抽检等已成为常态。据统计,去年全国共收回162张GMP证书,比2015年多了18张。进入新零售时期已成为各行业的共鸣,医药行业固然也要走向线上线下的1体化,但药品是特殊药品,因此新零售打上了“医药”的烙印。
进入医药新零售时期,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要迎接的挑战很多,而首先接受的考验是**的“门坎”。企业必须随**而动,这是医药新零售时期的1个显著特点。
监管“风暴”刮遍全部行业
在医药新零售时期,转型升级是必定,不过有个条件,首先要承受监管“风暴”的考验。2016年,从生产厂家到流通企业,无不为到达**的“合格”线而努力。
对药企而言,在产品的生产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展开仿造药质量和疗效1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行前(3月4日前)批准上市的仿造药,凡未依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1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展开1致性评价。无庸置疑,1些技术和产品实力软弱的企业将因此而被迫出局。
不但如此,药企还要面对药监部门对工艺和临床实验数据的核对。2015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展开药物临床实验数据自查核对工作的公告》,截止2016年1月,撤回和不通过的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对总数的近4分之3。
过了生产关,还有流通关。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医改试点省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两票制。2016年新增了4个试点省(市),使国家医改试点省(市)到达8个,新增的试点城市由100个增加到200个。在两票制和福建招标模式的压力下,许多药企纷纭从医院撤离,转战药店市场。
另外,对药企影响较大的还有《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关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指点意见》等。
**带来连锁反应
早在仿造药1致性评价颁布实行之初,很多药店经营者就1致认为药店的高毛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减少,因此加强与品牌药企的战略性合作对未来的经营非常重要。而在今年年初,药店销售的许多化学仿造药纷纭涨价,这说明该**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开始在零售终端得到体现。
固然,也有人认为仿造药1致性评价对中药生产企业反而是1个机会,而最近几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益于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中药生产企业加大与药店的合作力度,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扬和推行,藉此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开设中医馆被很多药店经营者视为新的“蓝海”。
在相干系列**的影响下,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产生变化,分级诊疗、药品零差率销售等都增进了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调剂或整合。例如从4月8日起,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对药店造成较大冲击。新兴药房北京新街口店与去年同期相比,客单量减少了15%。北京德威治董事长张玉宽估计,3~5个月后药店所遭到的销量影响将会更加明显。
去年遭到药店和批发企业广泛关注的药品流通领域整治仍将继续,最近多个省分都公布了2017年在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成为检查重点。受**和大型连锁深耕布点的两重压力,散布在这些区域的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将有部份选择被“收编”,或选择退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