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医,一村一个
核心浏览
为了织牢农村健康网,湖北宜昌做出探索:1是政府出资定单式培养大学生村医,毕业后必须回村里干满5年;2是稳定村医队伍,统1管理提高待遇,优化准入、流转、退出机制;3是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1管理,村医成了乡镇卫生院派驻的职业医生,激起了工作热忱,也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收入低、水平差、装备简陋,乡村医生队伍老化严重、后继无人,在70%的面积是山区,70%的人口是农民的湖北省宜昌市,缺少健康守门人是农民脱贫路上的1大掣肘因素。
自2014年以来,宜昌依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工作思路,把脉村医问题,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规范村医进退流转机制、理顺村级卫生室管理体制,探索出了1条织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之路。
定单式培养1400名大学生村医
为新收患者诊断医治,写病历……在湖北宜昌夷陵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里,21岁的实习生肖慕凡穿着白大褂,和主治医生1起查房。
肖慕凡不是普通的实习生,而是宜昌首批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之1。高中毕业后,到达高职高专录取分数线的肖慕凡与宜昌市夷陵区卫生计生局签约,进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委培学习。去年6月进入夷陵医院,开始为期1年的实习,毕业后将到小溪塔街道官庄村卫生室上岗。
为提升乡村医生素质和能力,宜昌从2014年起“定单式”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目前已分3批招录537人,首批108人今年毕业后将充实到各地乡村,充当村民“健康守门人”。
宜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孔福生介绍,该市推行“定单式”免费培养1村1名大学生村医的新政,源自于2013年底的1份村医队伍“家底”的调查报告——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村医3432人,具有执业医师资历的仅占11.6%,有注册护士资历的占1.89%,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仅占11.45%,而50岁以上的村医占比达52.19%,执业30年以上的占42.22%。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1状态,2014年初宜昌市出台新政,市、县两级政府出资4200万元逐渐培养1400名大学生村医,依照1村1名大学生村医的标准实现全覆盖。
依照**,学生参加高考,与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签约后,依照当年大专录取分数线标准进行录取。学生毕业后,按“县签约、县招聘、乡管理、村使用”的原则,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服务期限不低于5年。服务期满,允许在本县市区范围活动。
湖北3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副院长胡兴娥介绍,对这些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学校参照农村全科医生教育计划单独编班教学,以求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还定期展开县情教育、回乡调研等活动。
家住宜都市松木坪镇的吴金玲,如今是该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大2学生。2015年,她以超过本科分数线的成绩选择当大学生村医。“当村医工作稳定,在家里就可以给乡亲们做实事。”她说。
给职业医生身份、提高待遇,留住人材
65岁的刘祖林已在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席家淌村行医40多年,虽然依照规定60岁就能够退休,子女也希望他到宜昌城区安度晚年,但是村卫生室后继无人,刘祖林只能继续坚守。
“乡村医生多是由赤脚医生转变而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村医,似农非农、似医非医,工作量大、工资低,年轻人根本不想干。”刘祖林10分无奈,几年前有1位年轻人来了,但不到1年就走了,还有1个从医15年的老村医也转业了。
确切,在2013年进行的宜昌市村医队伍的调研中,乡村医生队伍“老的退不出、新的进不来、进来的稳不住”,是1个不争的事实。孔福生介绍,如果严格履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年龄不应超过60周岁”的规定,全市有400多个村卫生室将面临无医生的为难地步。
宜昌市卫计委的调查显示,加上1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和政府专项**等,2013年该市乡村医生平均每人收入为26718元,扣除运行经费后,实际平均收入为22034元,尚且达不到实行基药之前的水平,严重挫伤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让村医‘进得来、退得出、稳得住’,必须建立完善村医队伍优化准入、流转、退出机制,破解村医的身份之困,提高村医的待遇。”孔福生说,为此宜昌出台**,对经公然招聘的新进乡村医生,实行乡村1体化管理,在不突破核定编制总额基础上,考核合格可纳入编制内管理;编制紧缺地区,可对照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标准,同工同酬。
随后,当地又出台《宜昌市村卫生室人事管理办法》,明确村医养老保险、职业发展等**,将村医身份转变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让村医成为真实的全科医生。
宜昌市明确规定,对原有村医,医德医风好、40周岁以下、具有执业医师资历的,可参照新进乡村医生管理办法,经统1招聘考试后纳入编制管理。以后,只有具有执业医师资历的才是合格的村医,依照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进行统1管理。
同时,依照规定,服务10年以上到龄离岗的村医,参照当地村委会离职主职干部标准,每一年给予1定的养老**。
村卫生室由乡卫生院统1管理
“之前做个检查,要跑好几次医院,现在村卫生室就能够做,而且很多之前要去大医院才能买得到的药,现在镇卫生院也都有,方便多了!”在枝江市仙女镇仙女村卫生室,69岁的鲁必章查完血压后感叹。
在宜昌,每一个村卫生室里,诊断室、医治室、视察室、公共卫生室、药房“5室分开”,听诊器、血压计等29种经常使用装备1应俱全……
而在2013年之前,宜昌市村级卫生室单独设置的仅占22.34%,家室合1的达28.31%,村医个人具有产权的高达30.38%。
孔福生介绍,宜昌在“乡村卫生服务1体化”改革中,以产权“公有化”为核心,市、县两级投入资金2.6亿多元,推动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和管理1体化。
孔福生称,由于历史缘由,村卫生室机构性质是村集体内的1个服务组织,大多数村卫生室的法人代表是村主任。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下,村卫生室实际上接受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两重管理,“两张皮”导致村卫生室管理混乱,业务规范不足。
为了完全理顺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宜昌展开乡村卫生服务1体化试点,村卫生室法人代表由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担负,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1管理,实行员额制管控、聘任制用人,财务统1收支,药品统1配送,医疗业务统1规范、统1考核。
“村医成了乡镇卫生院派驻的职业医生,激起了大家的工作热忱,也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夷陵区龙泉镇龙泉村卫生室村医纪宗贵说,他原是龙泉镇柏家坪村的村医,去年通过龙泉镇卫生院招聘被派到龙泉村卫生室任负责人。
如今,宜昌市实现了村卫生室1体化管理率100%、产权“5化”率100%的目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