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穿铅衣、吃射线 他们在1.5毫米的血管里“拆弹”

发布时间:2017-04-17 18:35:06  来源:互联网

浙江在线杭州4月12日讯伴着朝霞出,顶着夜光归,对医生这个职业来讲,早已不是甚么希奇事儿。

可对血管外科的医生们来讲,除这1共性外,他们还更加“费力”——

每台手术“耗时耗力”,穿侧重达30斤的铅衣,1站就是几个小时;而手术操作对象,常常是直径约1.5毫米、长度可达2米的血管,难度可想而知。

在细微的血管内“作业”,不但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儿,考验医生的耐性。而长时间待在手术室的他们,手上不谨慎划个伤疤,1般人两3天就好,可他们因整天“吃”射线,总是过了1个月伤口也长不牢。

而最令他们痛心的,不是自己的辛苦,而是面对因下肢血管病变出现坏疽而不能不截肢的病人时,那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不久前,记者曾报导过《要腿,保命?面临截肢时家属居然选择“宁死保全尸”》的文章,80多岁的老人右小腿动脉闭塞,脚指发黑,面临截肢,而老人家属不同意手术,并说出“宁死保全尸”的话,老人只能在家中受苦。

其实,在血管外科医生眼里,最遗憾的莫过于此。因此,血管外科医生的终纵目的,就是如何在下肢动脉闭塞严重时,通过各种医学方式来保住患者肢体,或尽量少截肢而不影响患者的平常生活。

浙医2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统计过这样1组数据:因糖尿病致使出现动脉闭塞后下肢坏疽的几率是正常人的6倍。

据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人,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得病率达6.9%至23.8%。全球因糖尿病并发症,致使血管闭塞而面临截肢的病人,就有100万人。

因此,这个3年前从北京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调来的学科带头人,除将团队临床研究方向落点在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等外,还重点定位在如何通过量学科配合,处理因糖尿病而引发的下肢病变,特别是膝下病变病人,让这些病人尽可能不截肢。

“这类患者真的太痛苦了,白天因腿疼活动不便,晚上因疼痛没法入眠。”陈兵说,自己有个病人老沈,今年70岁,是个“糖龄”15年的糖尿病患者,他遇到的生活“糗事”是1桩接1桩,要末走着走着鞋子掉了自己全然无知,要末躺在床上感觉不到腿的存在,要末泡脚时滚烫的水把皮肤烫伤了也毫无知觉……

因糖尿病患者伴随着多种并发症,血管病变、神经性病变等相伴而生,患者便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就开始腿酸,也可能出现发麻、刺痛、灼烧等异物感,随着病情发展,双脚会变得麻痹乃至没有痛觉,致使抵抗力降落、凝血功能异常。因此,1旦出现皮肤破损,很快就会感染、溃烂,出现坏疽,而终究面临截肢的命运。

陈兵说,针对此类严重的患者,需要血管外科、内分泌科、糖尿病科、康复科等多科室相互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往后的生活质量。

“血管堵住了,我们可以通过手术买通,但神经的损伤修复则比较困难。”陈兵告知记者,血管参与手术后,1般患者下肢麻痹症状有所减缓,但始终恢复不到从前,因此,必须要其他科室及时参与。

据了解,陈兵主任的血汗管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多学科合作已挽救了非常多的面临截肢的患者,尽量减少他们的创伤。据悉,自3年前浙医2院血管外科成立至今,共接诊1000多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终究只有4例患者因医治效果不佳而不能不截肢。

而这4例截肢患者,其中3例是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截肢率比非糖尿病高40倍。

“因此,我们计划推出保肢中心,尽量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让这类患者尽量挂1个号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从而更好为患者服务。”陈兵主任说这1假想虽然还有很多路要走,但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另外,陈兵建议,“糖友”们1定要绷着1根弦,早发现、早医治,才能有效避免因糖尿病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糖友”们还应在每一年的体检时增加对血管的评估,最简单的就是做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寻求专科医生帮助,防患于未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