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某些部位长期水肿不容忽视 可能是身体在警告

发布时间:2017-07-19 18:26:42  来源:互联网

提起水肿,很多人应当都不陌生。坐久了、站久了、熬夜、哭过,都会出现水肿。这些水肿现象常出现在健康人群中,也都是暂时现象,活动1会儿,睡1觉,水肿就可以自然消失。但如果某些部位突然肿起来,且长时间、连续出现水肿,就要特别注意了,由于这多是得了某种疾病的信号。

“身体某个部位长时间出现水肿,水肿的位置、特点不同,常常提示着不同的疾病。这时候候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尽早发现,尽早医治。”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部主任孙杏娟表示,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服用特殊药物,特殊人群如孕妇会出现水肿之外,肾脏、心脏、肝脏、营养不良等病理性因素,都有可能会出现水肿,而病理性水肿常常长时间、连续出现。

睡醒的“肿眼泡”不可忽视

表现:1觉睡醒眼睑水肿,按下去有坑 建议:检查肾脏

早上起来,照镜子时发现眼睑肿了,也就是俗称的“肿眼泡”。而前1天晚上又没喝太多水,就要当心是不是是肾脏出了问题。

“眼皮肿最多见的多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都可能致使眼睑局部水肿。”孙杏娟说,肾性水肿多为凹陷性水肿,即水肿的地方按下去就是1个坑,手松开后,这个坑要过1会儿才能渐渐恢复。

肾脏是排泄水和调理电解质的重要器官,肾脏疾病会致使肾脏排钠功能异常,水和钠排泄不出去,滞留体内,出现组织水肿。过量的水,特别容易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出现,而眼睑、球结膜等眼周组织特别疏松,加上晚上睡觉时,眼部部位低,水液容易聚集,从而致使眼睑水肿。

肾性水肿多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颜面开始。凌晨起来比较严重,起床活动以后水肿逐步减轻,但随后会逐步出现在下肢脚踝部位。

“临床上很多急性肾炎患者都会出现水肿,有些肾病患者会出现腰痛和排尿异常的情况,如尿少、尿频、尿的色彩改变出现血尿、茶色尿。但有些患者只会在检查时才能发现尿及血清异常。这部份患者如果不做检查,自己是感觉不到异常的。如果不及时就诊检查,病情有可能会演化成慢性病。”孙杏娟提示,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水肿的部位又是软的,皮肤会凹陷,不要掉以轻心,应当立即到医院检查。

脸上的“坚实水肿” 多是内分泌问题

表现:脸部、4肢水肿,按下去不会凹陷 建议:检查甲状腺

如果水肿部位出现在眼睑、面颊及4肢,且水肿部位比较坚实,按下去不会出现明显凹陷,并伴随着其他1些症状,多是内分泌性水肿,即内分泌出现问题。

“内分泌性水肿,是由于内分泌疾病或功能失调引发的水肿。较常见的就是甲状腺功能消退症,即常说的甲减,原发性甲减引发水肿是最多见的,又称为甲减性水肿。除此以外,产后大出血、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射医治引发的垂体前叶性能消退症,致使的继发性甲减,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孙杏娟说。

甲减性水肿,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缺少,致使皮肤被黏蛋白和黏多糖浸润,产生特点性的非凹陷性水肿,又称为粘液性水肿,常见部位为眼睑和脸部。同时,这类人群还会表现出易疲劳、怕冷、厌食等。晚期的患者会出现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垂体前叶性能消退症出现的内分泌性水肿,最多见的是由产后大出血引发的垂体缺血性坏死,致使垂体功能消退,引发促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出现继发性甲减。而水肿表现的程度轻重,与垂体破坏及促甲状腺激素缺少的严重程度有关。水肿的表现大多以颜面为主,严重的患者还会构成粘液性水肿。但这类水肿程度1般较原发性甲减较轻,很少会引发浆膜腔积液。

“虽然继发性甲减相较于原发性甲减,水肿的程度较轻。但是只要出现这些症状,还是尽快到医院查查甲状腺。”孙杏娟说。

从腿肿演化为腹水 本源多在肝脏

表现:下肢水肿,腹水 建议:检查肝脏

如果1开始是下肢凹陷性水肿,随后水肿逐步从下肢向上蔓延,出现腹水,但头脸部、上肢不会出现水肿。同时还伴随着面色蜡黄、昏暗、无光泽,多是肝脏出了问题。

“肝脏出问题,会出现肝源性水肿。这类类型的水肿常出现在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肝癌等患者身上。”孙杏娟说,肝源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能力下降,致使门静脉回流受阻及门静压力增高,出现凹陷性脚踝水肿和腹水。

1般情况下,正常人腹腔内有少许的游离腹水,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当腹腔内出现过量游离液体,超过200毫升时就称为腹水。

这类患者1开始是下肢水肿,逐步向上蔓延后,构成固执性腹水,这时候下肢水肿情况会减弱。肝源性水肿不会出现在上肢和头脸部,腹水是最主要表现。但如果患者长时间保持坐着或站着的姿式,下肢皮下水肿也会增加。腹水以后,患者由于腹腔积液的牵张作用,加上肠道积气,会让腹部,特别是腹部两侧呈明显鼓胀状态。同时,患者常常伴随有黄疸、肝脾肿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

“若腹水增长较快或大量腹水时,患者会感到下肢水肿程度增加,腹胀明显,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饱胀感等症状。当大量腹水压迫肾脏时,患者还会出现尿少。”孙杏娟解释。

血液循环问题会引发脚水肿

表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容易累 建议:检查心脏

如果是下肢,从脚踝开始突然出现水肿,而水肿的部位又是明显的凹陷性水肿,还伴随呼吸困难、心慌、1活动就累等症状,多是心脏有问题。

“这类水肿被称为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最多见的缘由是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甲亢性心动过速、心肾综合征等都可能致使。”孙杏娟说,当心脏功能出现障碍,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受阻,由于重力缘由,血液会蓄积在下肢,下肢静脉栓塞、静脉血回流出现问题时,便可能表现为脚由于水肿而变大。同时,也会伴随1些心衰症状,如尿量减少、尿频、体重增加等。

心源性水肿最大的特点是,水肿先出现在下肢。卧床的患者腰、背及腰骶部等低垂部位会有明显凹陷性水肿。合并肾脏病时,水肿还可能出现在眼睑和脸部。重症患者水肿会从下肢逐步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部位较为坚实。

“除水肿之外,心脏出现问题的人还会感到呼吸时空气不够用,或呼吸很费力,有气短的感觉。特别是在活动后这类感觉会更加明显,有这些症状就要引发重视,由于气短有时是心脏病初期的典型征象。”孙杏娟解释,如果出现气短感觉的同时,全身还会明显感觉疲乏无力,1般是心脏功能不全的初期信号。如果气短出现在晚上,或没法平卧时,多是心力衰竭的信号。

营养不良也会出现水肿

表现:先消瘦、再水肿 建议:检测营养摄取

水肿前有消瘦、体重减轻等表现,且水肿从脚部开始,逐步蔓延到全身,极可能是营养不良引发的水肿。

“身体长时间营养不良,致使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下降,也会引发水肿。”孙杏娟表示,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痢疾、肠结核、婴儿幽门痉挛或阻塞、胰蛋白酶缺少、肺脓肿、大量腹水、大量失血,和外科伤口大量引流和重度烧伤等,会造成长时间的负氮平衡,即摄取氮小于排出氮,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因此会小于分解量,让体内蛋白质大量丢失,构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后,患者皮下脂肪会减少,组织松弛、组织压下降,致使液体排不出去,出现水肿。

这类类型的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随后逐步蔓延至全身。在水肿出现前,患者会出现消瘦、肌肉松弛,贫血,脸部、皮肤苍白,4肢无力,怕冷,精神不振等症状。

如果先出现营养不良的1些典型症状,然后再出现水肿。而水肿是从足部开始,进行蔓延全身,出现全身性水肿。应当斟酌是由于营养不良引发的,也应当尽快到医院诊治。医治这方面的疾病,通常与调剂营养同时进行。

链接

这些水肿不用担心

吃盐太多

如果吃太多盐,人会由于觉得咸感到口渴,因而会多喝水。这些水份子很快进入血液,被血液里的盐吸引。

食盐中含钠,身体将过剩的钠排出体外需要1定时间,因此在1段时间内,身体会因盐和水暂时增重,人看起来也会有点肿。

高盐食品会引发组织水肿,经期前容易水肿的女性,特别应注意主动控盐,吃平淡食品。

长时间站立、久坐

需要长时间站立的职业,容易出现静脉曲张,致使腿部出现凌晨较轻、晚上较重的水肿。常常在办公室坐着的人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建议这类人在工作间隙抬高双腿,让下肢血液充分回流,舒缓静脉血管的压力。在办公室工作的人,应注意每1—2个小时站起来走动、活动1下。

服用某些药物

某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可能引发水肿。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水肿、头痛、脸部潮红。

服这类药应定期复查,如果水肿不太严重,可遵医嘱加服小剂量利尿剂。如果长时间水肿,或加利尿剂后不能有效减缓,建议在医生的指点下换药,并视察水肿是不是减缓。

记者张晓莉报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