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精药品认识三大误区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药品这种特殊商品中尤为特殊的一类。其中,麻醉药品主要用于镇痛治疗,常用品种有吗啡、杜冷丁、芬太尼等;精神药品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常用品种有安定、速可眠、咪达唑仑、利他林等。
对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甚至是医务人员来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背后,因而在认识和使用上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1
再疼也忍着 怕用麻醉药
临床上常见很多病人有了疼痛不敢和医生沟通,能忍就忍,害怕医生给他们用药,一直忍受着痛苦的折磨,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广茹表示:疼痛,特别是癌症疼痛已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也是许多患者最为恐惧的症状之一。据统计,中晚期癌症病人或终末期病人的疼痛发生率高达60%到100%。
当疼痛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就会表现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注意力减退以及无望感及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这些因素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实际上,癌症疼痛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而且有很多药物可供选择。只要采用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实施规范化的治疗,同时注意处理不良反应,完全可以充分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疼痛。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癌痛控制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与癌症抗争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只有充分的止痛治疗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才能使他们远离痛苦、减轻压力。
误区2
麻精药品 沾着就上瘾
分析许多人即使备受病痛煎熬也不愿使用麻醉药品的原因,主要就是害怕自己会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性,甚至会上瘾。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刘志民指出:所有的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有对人体有益的一面,即其治疗作用,又有其有害的一面,可引发不良反应造成人体伤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性,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就会产生身体依赖性或者精神依赖性。
那么,是不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就不能沾了呢?
药物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其中,身体依赖性是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表现为突然停药出现一系列身体戒断症状,但大部分症状随时间推移可以逐渐减弱、消退。所以,因镇痛等医疗目的使用麻醉药品而导致的身体依赖并不能算成瘾。
精神依赖性是指药物所产生的一种带有愉悦性质的特殊精神效应。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如果用药者为追求这种特殊精神效应的产生而反复用药,就会产生心理渴求,形成强迫性、周期性用药行为,也就是上瘾了。但是,一个因疼痛等医疗原因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极少会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性,极少会成瘾。
因此,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有益的治疗作用,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真正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误区3
麻精药品 临床被滥用
近一时期,随着人们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关注度的提高,有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滥用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有些人不免提出疑问:当前临床上使用麻精药品是不是有些过多过滥了?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蔡志基认为:麻醉药品是临床必不可少的镇痛药物,尤其对剧烈疼痛,只有使用以吗啡为代表的强效阿片类药物才能得到缓解。因此,联合国在制定禁毒公约时既对它们实行严格管制,同时也体现了另一个重要宗旨,那就是必须确保医疗及科研方面对麻醉药品的合法需求。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疼痛必须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把缓解疼痛提到保障人权的高度来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目的就是通过有效治疗,使癌症病人达到无痛。我国则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目前患者疼痛治疗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麻醉药品的医疗消耗量确实有所增加,但仍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以吗啡为例,2004年全球消耗的33021公斤吗啡当中,发达国家消耗了30742公斤,占93.1%,人均达到31.31毫克;而发展中国家仅消耗了2279公斤,占6.9%,人均仅0.75毫克;我国的消耗量更低,只有415公斤,人均0.32毫克,仅为发达国家的1%,发展中国家的42%。
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都在和国际标准接轨,疼痛治疗状况和麻醉药品的医疗消耗也不应例外,必须尽快按照国际公约宗旨的要求,在防止滥用的条件下,真正满足合法的医疗需求。
标签:
上一篇:阿司匹林易牙龈出血
下一篇:中医5字养生诀养生比治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