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中国每年五六十万人因房颤致脑中风 7成人用错药

发布时间:2017-06-08 09:18:13  来源:互联网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延续性心律失常,它会构成心房血栓,脱落后90%造成脑梗。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据统计,我国约有800万人受房颤侵扰,每一年致使50万~60万人脑中风。华南著名血汗管病专家吴书林教授指出,高达7成的房颤者抗凝医治服用阿司匹林,但这对房颤抗凝是基本无效的!对付房颤,除吃药,其实还有两种新技术可“1劳永逸”。专家呼吁:40岁以上特别是超过65岁人群,应坚持每一年最少做1次心电图检测。

房颤是1种心律失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而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脏跳得时快时慢。长时间、延续的房颤可引发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乃至可致使猝死。房颤产生时,心房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构成血栓,1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活动,由于心房血栓个头大,会致使比1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梗,10%致使其他动脉栓塞。

作甚房颤?它是心房血栓的“制造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血汗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吴书林教授指出,房颤是1种心律失常,是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常常表现为心动过速而且节律不正常。发作时心悸、体乏、眩晕、胸闷气短,自觉心脏跳得时快时慢,有的人感觉自己下1秒就要晕厥过去。如果此时做心电生理监测,可发现心房内激动传导方向不1致,心房激动频率可高达300~600次/分钟,这时候心房其实已丧失有效收缩功能,且由于房室结保护作用,这些心房激动不全部到达心室,但心率也达100~160次/分钟。

很多人通过医学科普知道室颤会死人,那房颤呢?吴书林教授说,房颤1般不直接致命,但危害非常可怕——长时间、延续的房颤可引发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乃至可致使猝死;而1次房颤,便可能致使脑卒中——我国每一年新发脑卒中250万~300万例,其中因房颤引发的达20%,也就是说每一年房颤致使了我国50万~60万人中风!

颤不就是抖吗,心抖1抖怎样会致使脑出大问题?

原来,房颤产生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消失了,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滞留于心房内,容易淤积构成血栓,1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液活动,由于心房血栓个头大,会致使比1般血管血栓更严重的后果——90%造成脑梗,10%致使其他动脉栓塞。

更要命的是,房颤引发的中风,比其他中风严重很多——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1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1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医治误区:

7成患者吃的药基本无效

房颤如此可怕,全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75岁以上人群得病率达10%,饮酒、喝咖啡、剧烈运动、劳累、肺部感染,都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而引发房颤,而1次发作便可能致使中风,因此知道自己有房颤问题的人,会比较积极医治。

对付房颤及其致使的卒中,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抗凝,即禁止心房中血液凝结成血栓。但很多房颤患者吃错了药!吴书林教授指出1个惊人的事实——由于确诊房颤的中风患者中,多达7成人抗凝医治时服用阿司匹林,仅2.7%的人使用华法林疗法,而前者对房颤抗凝是基本无效的!

阿司匹林明明被誉为预防血栓和血管粥样硬化的“神药”,为什么恰恰在对付房颤血栓无效呢?

吴书林教授指出,阿司匹林抗凝抗栓,靠的是抗血小板凝结,因此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使的血管硬化、动脉血栓。但是,房颤发作致使的血栓主要在心腔内的心房或是静脉内,是血液滞留淤积而构成,因此抗血小板凝结在此处无效。“20世纪90年代临床认为,阿司匹林可下降房颤血栓,但医学进步至今,证实其基本上是无效的,最新的欧洲医治指南已拟剔除阿司匹林利用于房颤抗凝。”吴教授说,其实我国也不提倡,但由于“阿司匹林抗凝”的“名声”太响,再加上便宜又简便,造成很多人误用于房颤抗凝。

事实上,服药应对房颤抗凝,华法林疗法才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研究证实,可以使患者脑卒中危险性降落达68%。

不过,利用华法林疗法,不但用药早期要反复抽血化验,长时间利用更必须坚持检测INR,许多病人不能1直坚持。更何况,华法林作用很易受其他药物或饮食影响,剂量调剂困难,有抗凝忌讳证者也不能用。

根治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可1劳永逸

21世纪,出现了房颤导管消融手术,国内2004年后开始利用且效果不错,至今广东省人民医院已做了5000例左右,医治阵发性房颤成功率约为80%,医治延续性房颤1次成功率也在70%以上,严重并发症产生率小于1%,成为临床首选医治手段。

这1根治术是微创参与操作,只需要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发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手术只需要2小时左右,只留下针眼大小的穿刺口,术后2~3天便可出院了。

术后,患者还要吃为期2个月的抗凝、抗心衰药物,通过评分系统评估有没有复发风险,再决定今后要否还吃抗凝药,并随访3年。消融成功者,治愈后将不再发作。1次消融不成功者可屡次手术,2次消融成功率约90%,目前重复做得最多的次数为4次。

还有另外一种消融术是冷冻消融,导管入径后,将左心房与肺静脉间冻起来,让心房激动传导不出来,也有80%成功率。

“临床发现,50%的房颤患者是可作消融根治术的。”吴书林教授指出,之前医生通常只会指引药物不能控制房颤的患者去做消融根治,因此至今只有不到6万人做了,但目前已扩大至有症状、成心愿的患者都可以做。他提示,可斟酌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根治术的情况包括:

1.症状发作频繁或药物医治无效的严重阵发性房颤;2.症状严重药物医治无效的延续性房颤;3.虽无症状,但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

房颤导管消融手术

在局麻下穿刺静脉,导管通过皮肤切口、血管入径,送到心脏,对引发房颤的病灶进行消融,术后2~3天便可出院了。消融成功者,治愈后将不再发作。1次消融不成功者可屡次手术,2次消融成功率约90%。

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在左心耳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1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就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绝大部份患者在术后45天后,便可毕生停用抗凝血药物了,成功率高达98.5%。

预防中风:

左心耳封堵术成功率达98.5%

房颤患者产生中风的风险比平常人高出5~6倍,除禁止房颤传导,还有无办法消除中风危险?吴书林教授称,最新的左心耳封堵术,可谓房颤引发脑中风的“终结者”。

医学研究证实,90%非瓣膜病性的房颤患者心房血栓是来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就像1个位于心脏左边的小口袋,房颤患者的血液在这里滞留,长此以往构成血栓,房颤引发的中风,正是由于血栓脱离左心耳进入血液循环,梗塞脑血管。

左心耳封堵术也是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只要通过大腿内侧的静脉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在左心耳释放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口部,经过1段时间,心脏内皮细胞就会覆盖封堵器表面,使左心耳完全闭合,绝大部份患者在术后45天后,便可毕生停用抗凝血药物了,成功率高达98.5%。

吴书林教授指出,有抗凝药物忌讳证的或华法林医治后血栓评分1次高、1次低,等于或高于3分,可斟酌使用此方法,目前欧美指南已将其列入房颤IIB类患者医治,国内也在积极利用中。

本日省医义诊送出7项福利

今天上午9:30~12:30,省医3大临床科室联合组织举行“中国房颤日”大型房颤义诊公益活动,张玉虎、郭惠明、薛玉梅、方咸宏、廖洪涛等神经内科、心外科、心内科专家在门诊大楼4楼多功能会议室现场咨询、义诊,还提供7大福利:

1. 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专家现场免费义诊;

2. 现场免费进行心电图检查1次;

3. 免费进行心房颤动患者脑中风危险度评估,并由现场专家解答;

4. 对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进行免费出血风险评估,并由现场专家解答;

5. 对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免费进行INR检测;

6. 获赠房颤健康教育资料;

7. 针对有必要的患者,赠送专家加号凭据1张,在1个月内前往该专家门诊就诊,优先加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