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上海学者提出“以糖治糖”的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7-05-17 14:41:22  来源:互联网

上海5月16日电同济大学16日晚间发布消息称,同济大学高份子材料系和上海市第10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千人计划专家杜建忠课题组设计了1种可“呼吸”糖的高份子囊泡,这类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的囊泡开辟了“以糖治糖”的糖尿病医治新思路。

该成果于2017年5月16日在顶级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同济大学高份子材料系研究生萧雨芬和孙辉为论文第1作者,杜建忠教授为通讯作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1型糖尿病需频繁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需长时间服用降糖药,但这些医治进程也可能会致使胰岛素抵抗、低血糖、血糖失控等。因此,需突破传统血糖控制思路,研发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的新产品来医治糖尿病。

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过剩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将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该进程由胰岛素进行调控。

受此启发,同济大学高份子材料系和上海市第10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千人计划专家杜建忠课题组设计了1种可“呼吸”糖的高份子囊泡,它能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自动“吸入”葡萄糖并存储起来,而在血糖浓度下降时自动“呼出”葡萄糖,从而保持血糖稳定。

动物实验表明,注射1次囊泡可保持两天血糖平衡。而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病人每天要屡次注射胰岛素。该囊泡的血糖调控功能由囊泡上的糖聚合物和血液中的葡萄糖同囊泡上的凝集素的动态置换实现,即“以糖治糖”。该囊泡与肝脏有类似的血糖调控功能,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具有长效血糖调控效果,且不依赖于胰岛素。

另外,该囊泡在“呼吸”葡萄糖进程中有明显的大小变化,可用于血糖的灵敏监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