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新观点:死亡肿瘤细胞或助肿瘤“卷土重来
中国专家提出肿瘤免疫新观点:死亡肿瘤细胞或助肿瘤“东山再起
上海5月15日电 肿瘤细胞的死亡是不是意味着肿瘤生物学事件的终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5日表露,该院肝脏外科主任夏强教授团队的研究提出了肿瘤免疫新观点,死亡肿瘤细胞可能会协助肿瘤“东山再起”。研究发现,肿瘤病灶中不完全的细胞坏死会重塑其免疫微环境,让残余的肿瘤细胞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研究人员认为,深入研究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充分斟酌肿瘤局部、区域及系统性免疫状态,对肝癌等难治性肿瘤,有益于临床医生精准分析肿瘤细胞本身的动态构成,更有效地实行精准医治及联合医治,从而有益于肿瘤患者的远期生存。
据悉,该论文已被国际免疫学最权威杂志《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在线刊登。
论文的第1作者、仁济医院肝脏外科住院医师侯嘉杰博士当日介绍,在肿瘤进展进程中,目前的临床医治手段很难将全部的肿瘤细胞消灭。肿瘤细胞本身的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区域环境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侯嘉杰形象地将人体对抗肿瘤的进程比作1场“围歼战”。他说,免疫微环境则存在着两股气力:“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派”即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效应性免疫细胞,它们可发挥免疫监视、杀伤等功能;“主和派”则是那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髓系或淋巴系细胞,它们可通过破坏免疫作战增进肿瘤的进展。
在抗癌战事进入到相持阶段时,1些立场不坚定的中间份子在“敌人”强势来袭、“掠夺资源”的进程中让步或变节。遭受免疫攻击或临床医治时,坏死肿瘤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可溶性因子“贿赂”和“策反”上述中间派细胞,从而构成1个合适肿瘤细胞生存、扩大的“政治生态”。
法国科学院院士、细胞死亡与免疫领域的鼻祖Guido Kroemer教授对该论文进行高度评价。他指出,肿瘤医治进程中的细胞死亡结局对病人的远期预后相当重要,而这主要取决于免疫监视能否建立;夏强团队创新性提出“immunosuppressive cell death”的学术观点,并据此呼吁精准医治及联合医治,对肿瘤转化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据流露,目前夏强、侯嘉杰博士领衔的肝癌免疫抑制系列课题组与国内外肿瘤免疫学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该系列研究工作有望为肝癌免疫医治的展开与革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根据及实践经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