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搭国际化研究平台

发布时间:2017-05-15 22:16:05  来源:互联网

上海5月15日电 在信息时期向智能时期迈进的大背景下,脑科学成为全球研究的热门。

记者15日得悉,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由同济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同济医院携手共建的该中心将搭建国际化先进研究平台,聚集研究气力,力争取得系列创新性强、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建成国家级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推动脑科学的高速发展。

据了解,受聘为同济大学荣誉教授的德国生物化学家、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取得者——ThomasC.Südhof教授,同时成为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的特聘顾问。

目前,在中国,抑郁症等慢性精神疾病者、中风等神经损伤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数量众多,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这些疾病的产生与恢复遭到遗传、环境、神经再生、线粒体功能缺点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有多种药物能够改良其症状,但还没有逆转疾病发展的有效手段。

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中心将围绕“脑与脊髓”两个重点,致力于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他希望专家学者通过中心搭建的国际化研究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希望青年学者,加强学习和积累。此次成立的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将以同济医院作为主要依托,聚集同济大学在神经科学领域的1大批国家级优秀科学家,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裴钢,高绍荣、孙方霖等神经、脊髓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他们在神经发育、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神经环路构成、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的基础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当日表示,由于历史缘由,同济人曾与医学离别。新世纪之初,医学重新扎根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在原铁道大学医学院基础上重建,并成为重点建设的学科。

同济医院院长程拂晓告知记者,未来,同济大学脑与脊髓创新研究中心将以神经损伤与修复、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引进及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转化医学人材,构建临床——基础紧密融会的联合研究团队,采取临床PI+基础PI的团队建设方式,使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并增进研究成果快速临床转化。

据了解,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长时间以运动-神经-精神-康复作为重点建设学科群发展方向:在神经损伤领域,程拂晓教授领衔在脊髓损伤与功能重建方面取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神经外科学领域的海舰、高亮团队在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疾病方面已构成特点;精神医学方面,吴文源、赵旭东教授及陆峥在精神疾病领域中的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诊治方面建立了完备的诊疗体系;神经内科学教授靳令经则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领衔团队取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该院的专家们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也取得多项国家级项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