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4500多种药材有了“身份证”
发布时间:2017-05-08 18:32:41 来源:互联网
中新社拉萨5月6日电 记者6日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药研究所得悉,西藏30个试点县的普查共搜集了4500多种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本地植物,其中,国家重点调查的中药材数量到达120多种,在本月底将完成普查扫尾工作。
5月5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药研究所副所长、藏药资源普查队队长扎西次仁通过显微镜视察确认植物标本。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这1阶段成果不但意味着对研究西藏生态平衡有了可靠根据,还实现了西藏藏医药发展事业的新突破。
2011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启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西藏作为2012年度启动第2批试点工作省分之1,前后启动了30个县的藏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药研究所副所长、藏药资源普查队队长扎西次仁流露,截至目前,普查工作已完成所有野外调查期间所收集标本的制作。每一个标本记录表上,登记了标本植物名、资源类型、海拔、收集地点等30多个信息,清晰明确了它们的“身份”信息。
5月5日,西藏待归类整理的藏药标本。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谈及濒危植物藏药的保护时,扎西次仁说,在此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基础上,西藏必须“摸清家底”,建设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中心,编制西藏区域性药用植物质源的保护和发展计划,这对保护西藏生物多样性和支持藏药产业延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野生藏药原料药材已远远满足不了以藏药为主导的制药工业的发展需求。
5月5日,西藏人工种植成功的珍稀濒危藏药药用植物绿绒蒿。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对此,扎西次仁表示,目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对27种濒危、大宗藏药原料药材的基源物种进行了人工驯化技术研究,基本解决了毛果婆婆纳、桃儿7、毛花忍冬、塘沽特大黄等6种藏药材的人工生产技术。同时,绿绒蒿类、胡黄连等21种珍稀濒危藏药药用植物正在展开人工驯化技术研究,这为今后推行植物藏药人工繁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