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新闻

身体湿气怎么除?10招轻松解决!

发布时间:2017-04-27 14:41:37  来源:互联网

春季小雨淅沥沥

烦人湿气缠着你

昏昏欲睡不是懒

只因你没祛湿气

身体湿气该怎样去除

教你几招轻松除湿

艾叶泡澡除湿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的作用。对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1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的,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品。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品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渐渐地增强。

艾叶属于苦性物资,1般都有凉性的作用,有降火特别是降肝火的作用,“体虚、气血不足的人,建议在泡脚前喝1碗红枣桂圆汤或茶,以补充体内可能消耗的元气”。艾叶泡脚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能常常泡。否则会引发头脸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发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喝薏米红小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常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份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保持室内干燥透风

其实,人体内产生湿气,除本身代谢的问题之外,有很大1部份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引发内湿,常常在湿润、阴冷的环境中容易致使湿气入侵体内。在湿润天气里,应当关窗关门,把湿气拒在外面,否则室内的家具和家电很容易吸湿。另外,别穿湿润不干的衣服,盖湿润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水份,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份湿气包裹着身体,如果地板湿了,还得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

1旦吹北风时,或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就应当及时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依然很重,建议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热水泡脚

对付湿邪的1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但是天气1旦变热,大部份人就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疏忽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多运动也除湿

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可能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可以让淤滞在体内的水份,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让体内过剩水分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1扭、动1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唷!跑步、打球、骑脚踏车,乃至简单的舒展操或局部运动,不但能消除湿毒,同时还到达减肥效果呢!

汤水化湿

推荐山药芡实藊豆排骨汤

材料:可选用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藊豆15克,北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藊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便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少吃甜食、生冷食品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品。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由于“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品、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容易无穷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比较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下降蔬菜寒凉性质。

推拿穴位祛湿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致使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产生。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敲打很多于36下。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经常使用于医治肩肘关节疼痛(或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好。

避免运动后即吹空调

运动进程中,难免身体升温流汗。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以后立刻跑到空调下来降温。这类做法常常很容易惹上湿气。由于人体在运动的进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突然遇冷,毛孔会收缩,热量和汗液散发不出来,滞留在体内,构成湿气,继而引发身体的不适。

另外,不管在何种时段,都要谨记切勿贪凉。不要过量食用冰冻的食品,也不要在睡觉时使贪凉,让身体对着出风口,这样很容易着凉,并且体内容易生湿。

保持充足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讲,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1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