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受访者直言当下盲道形同虚设
4月10日,1则《60多名残障人士来厦“无障碍”游玩 为温暖厦门点赞》的新闻震动了人们的心弦。如今交通已发展成了横纵交错、4通8达的“道路网络”,但在街头巷尾,我们还是很少能见到残障人士的身影。是甚么挡住了残障人士出行的脚步?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1项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在公共场所很少见过残障人士,1%的受访者从未见过。73.1%的受访者直言盲道“形同虚设”,多出现“断头”、被占用的情况。55.0%的受访者表示无障碍设施中,无障碍洗手间利用率较高。
受访者中,生活在北上广深的占31.2%,其他1线城市的占23.5%,2线城市的占29.1%,34线城市的占15.2%,农村的占0.9%。
73.1%受访者直言当下盲道形同虚设
23岁的温友是甘肃省某教育机构职工,得了眼部疾病,左眼已完全失明,“我左眼因视网膜脱落,没有光感,甚么都看不到。右眼视力是4.0,只能看到视力表上最大的那1个”。温友坦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坐公交。“小点儿的公交站,同时停靠的车不会太多,1下子来两3辆时我还能看到是哪路车。但大公交站,1下子来45辆乃至78辆,我就比较难辨认”。
很屡次,温友根本不知道他等的车来了没有,“公交车离站的速度很快,我常常被迫改乘出租车”。即使用手机约车,他也只能靠猜色彩、看大概车型来辨认,看不到车牌、车标。“还好可以电话联系”。
北京某高校博士生陈斌自几年前起,全身肌肉气力逐步衰减,不能站立,手没法提起重物,平时都是坐轮椅出行。“公交是肯定没办法乘坐的,地铁的无障碍设施虽然更健全,但有的是坏的,而1些专门为不方便的人设置的直梯,有时候也要跟工作人员说明才能打开使用”。他坦言来北京1个学期了还没有坐过地铁,出门都是通过“首汽约车”平台,在网络上约无障碍出租车出行。
“1些残障人士专用通道,像直梯、坡道等,特别是盲道的上下阶梯,设计得非常好,都设计成缓坡,而不是直接下来。”北京某高校硕士生李天策说。
但李天策也常常看见1些无障碍洗手间荒废或是上锁,“也存在穿井盖而过的盲道,如果井盖是打开的就会存在很大隐患”。李天策感觉生活中看到的残障人士大都是在天桥、地铁等地行乞,正常出行的残障人士很少。
谈到平常不利于残障人士出行的情况,62.6%的受访者指出存在楼梯旁没有没有障碍通道、轮椅没法上下的情况。其他还包括:轮椅通行的坡道“山路108弯”,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谢绝导盲犬进入,公交车不方便残疾人乘坐,无障碍停车位过窄, 无障碍洗手间被锁死。利用率较高的无障碍设施有:无障碍洗手间,盲道,无障碍通道和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等。
“由于盲道常常被摊贩、车辆占用,在生活中我基本没有见过有盲人在盲道上行走。即使有盲人真的要使用盲道,也会遇到很多障碍。”温友说,如果自己完全失明了,就不会再独自上街了,“街上还是很乱的,安全隐患大。而且1些专用设施的使用也比较麻烦”。
73.2%的受访者在公共场所很少见过残障人士,1.0%的受访者从未见过,25.8%的受访者表示见过很多。
对最多见的“盲道”,73.1%的受访者直言形同虚设,常常出现“断头”、被占用的情况,19.4%的受访者则认为当前已铺设得很好了。
64.8%受访者建议加强宣扬教育保证设施完好
陈斌希望公交车能够设置升降平台,这样他坐轮椅也能上去。“在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标识系统也需要改进,很多时候我都找不到无障碍洗手间。至于这些设施的指引标识,希望能为盲人增加盲文,为失聪的人提供字幕。同时,对无障碍设施常常性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陈斌认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时候,应当要斟酌残障人士的心理感受,“例如无障碍电梯等设施1般都建得很隐蔽,这样会让残障人士感觉自己10分特殊”。
温友希望能限制车辆进站的数量和停靠时间,“如果能比平时多停靠半分钟,腿脚不灵活、视力不好的人就有更多可能上车。比较大的车站可以计划好,分段停靠相应的公交车,同时标好号”。温友曾在西安见到过这样的车站,“但实际操作时,有的公交司机还是乱停车”。
“我有1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把盲道用矮1点的栅栏围起来,在出入口或是旁边安装小门,盲人用盲杖便可感遭到,推开门就可以进去。另外,公交车公司能不能在盲人出入的集中地点等,固定安排1辆车搭载盲人,让他们有专属公交。”另外,在服务方面,温友希望可以在公交车站等地方安排义工、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帮助。
李天策希望能发展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到轮椅等器材上。“我觉得我们的地铁可以划出头车箱和尾车箱为残疾人专用,由专人提供服务帮助残疾人上下车”。
如作甚残障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64.8%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宣扬教育,保证设施完好、不被强行占用;59.5%的受访者期待市政加大财政投入,完备设施;49.7%的受访者认为要请专业人士设计更便于残疾人出行的设施。其他建议还包括:增加监管手段,明确奖罚措施,完善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和招募志愿者,提供帮助服务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