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观察

专家:中西医结合成医治心血管病新手段

发布时间:2017-04-17 18:35:58  来源:互联网

广州4月9日电 血汗管疾病死亡率居疾病死亡构成首位,其中心肌梗死被称为要挟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最近几年来,内地血汗管疾病病发率延续爬升,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下降。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血汗管疾病成为新手段。中国已有医学团队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急性心梗中的关键作用。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血汗管病学术会议在其间举行,吸引海内外逾8000名血汗管病专家学者和临床医师前来广州参加。

目前,西医在医治血汗管疾病已有成熟的方案,医治该疾病方法主要是药物医治、支架参与和搭桥手术。“内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未随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而下降。”张敏州称,1直以来,内地把医治该病的重点放在了救治和抢救阶段。

“防病于未然”是下降血汗管病疾病死亡率的第1道屏障,而早发现、早医治是下降血汗管病疾病死亡率的第2道屏障。中医学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医药在血汗管疾病的防治上显示诞生命力,具有“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优势。

张敏州表示,在美国等海外医疗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更专注于疾病初期的干预和预防,特别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防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的主要缘由。

张敏州曾为104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植入心脏支架,创造医学的1项世界纪录。其团队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通过实行益气活血为主的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平均每例患者住院费用下降4820元,住院时间减少3.5天;同时,有效下降患者不良知血管事件的产生率,这是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标准化建设好处的证据。

在经过西医等现代手术处理后,再使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物,可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改良,“上述104岁的病人,在心脏放置支架,出现手术并发症。如果不适用抗血栓药物,支架就闭塞;但如果使用该药物,消化道出血容易死亡。而使用中药的活血化瘀药物,就可以稳定病情。”张敏州称。

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认为中医药的优势在于多靶点,多因素的综合防控,根据病患的病情,中医药既可以作为预防和保健药物,延长寿命,也能够作为医治疾病的“主战场”,“在抑制血汗管斑块方面,中药其实不比西药逊色。”

“不但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世界也很需要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建立标准化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郭姣表示。

张敏州表示,中医药标准化发展在过去不遭到重视,因此需要拿出更多有效的样本大数据,进1步完善地方和行业标准,构成国际共鸣,指点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规范使用中医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