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频道 >> 生活保健 >> 生活提醒 >> 正文

抠完鼻孔再掏耳朵?日常13个坏习惯警告你!_健康频道_红网

http://care.qm120.com2013-05-30 20:51:22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生活提醒

  不宜抑制哭泣

  自故以来就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意思是说,男子汉应该坚强,不能动不动就哭,即使十分伤心、悲痛,也应该忍住。从生理保健的角度来看,是相当不宜的。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他把一些成年人按照血压的状况分为两组,即血压正常者一组,高血压者为一组,然后一一调查他们是否哭泣过。

  调查结果是:血压正常者中,87%的人悲伤时都哭泣过;高血压者中,绝大多数是从不流泪的人。虽然不能日此断定血压变化与哭泣有关,但人在悲伤时哭一哭,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

  当在痛苦的时候,人会自然感到悲伤。这种情感对人的精神上不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对人的生理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会使人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食欲减煺、内分泌功能失调塑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发洩,而强行压抑,就会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

  如果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使悲伤之情得以宣洩,精神上可顿时觉得轻松很多,这对健康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因此,遇到悲伤时,可以顺其自然地宣洩,不必强行抑制哭泣。

  不宜抑制打哈欠

  打哈欠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生理现象,强行抑制是不宜的。当身体感到疲劳或困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几个哈欠。这是一种信号,表示需要休息或换个新的环境。

  看完电影或电视后,人们往往也爱打哈欠,这是为了从电影或电视的情节中回到现实的一种自我调节动儘。

  早晨起床后或久坐后打哈吹,是要使自己迅速清醒过来,振作精神。发睏或入睡前打哈欠,则表现人脑皮质的活动将进入抑制状态。打哈欠的结果,使人精神放松。这不仅是因为打哈欠时吸入的氧气增多,而且还由于头颅、胸腔侑其僚部位的允肉伸缩活动增强,使循环系统得到改善。

  可见打哈吹是对身体有益的,只要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或严肃正式的场合,尽可以顺其自然打哈欠,不必加以抑制。

  不宜抑制叹息

  一般而言,叹息是消极、悲观的表现,因此有不少人总是抑制叹息。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碰到难题、无可奈何时,叹息一下对健康却是有益的。

  当人们受到挫折、忧愁、忧虑时,叹息后便会有海阔天空的感觉;当人们惶恐、惆怅时,叹息有定心安神的作用;当人们工作紧张或疲劳时,叹息是使精神松弛的作用。

  叹息时,吐音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吐「吁」字养肝,吐「嗬」字静心,吐「呼」字健脾,吐「洒」字清肺。但要注意吸气、呼气应顺其自然。

  不宜抑制打喷嚏

  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射运动,在呼吸时,鼻腔吸入一些灰尘、花粉感冒时,鼻黏膜血,分泌物增加,使鼻黏膜受到搅激,都会引起打喷嚏。有时,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强光刺激、寒慄及某些疾痛发作时,也会引起打喷嚏。

  打喷嚏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透过打喷嚏,有病时可以把大量细菌(特别是病菌)排出体外;情绪不好时,可透过打喷嚏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遇到异物刺激时,可透过打喷嚏把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喷射出去。

  抑制打喷嚏会引起鼻出血,甚至会造成鼻骨断裂,如果为了抑制打喷嚏而捏住鼻子,还可能会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因此不宜抑制打喷嚏。不过为了防止打喷嚏时的不雅动作,用手悟住口鼻是有必要的。

  不宜忽视打呼

  打呼是睡眠呼吸不通畅的表现,任何人都有可能偶尔打呼。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打呼的机会越来越多。

  一般来说,轻微的打呼或者偶尔、间断的打呼,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但是打呼严重,或者天天晚上呼声不断,则是不应忽视的现象。

  严重的打呼会因吸入的氧气不足而损害全身的健康。严重打呼者往往伴随着时常惊醒、容易做恶梦、清醒后头疼、白天倦怠、容易打瞌睡等。这就不是一般的打呼了,而是一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下去往往会引起严重综合症。因此,对打呼不可忽视,应早请医生检查和治疗。

  不宜常带耳机

  常带耳机听音乐会损害听力,不利于健康。

  科学实验证明,长时间于九十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就会逐渐发生病变;立体声耳机的音量达85~130分贝,听机压着外耳道,外耳道处于密闭状态,这种强烈噪音的声压,直接传递到鼓膜上,对人的听觉神经会产生巨大的剌激,容易造成听觉疲劳。

  据研究,每天用耳机收听四小时的立体声音乐,就会引起听力减煺。

  另外,立体声耳机所产生的噪音,对人的心臟和大脑也会造成损害,而感到头晕、脑胀、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反应的灵敏度下降、记忆力衰煺,甚至出现烦躁不安、缺乏耐心等症状。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