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频道 >> 生活保健 >> 生活提醒 >> 正文

如何求医就诊更科学

http://care.qm120.com2009-07-20 18:13:2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生活提醒 就诊 求医

      三,不迷信高档检查,不重手术轻功能,用药首选常用药

      检查不一定是高档的才好

      可能很多人多在网上读到过这样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女士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询问了病情、用听诊器检查后,告诉她得的是肺炎,但这位女士不相信医生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可判断出疾病,仍然坚持照X光片来确诊。最终X光片的结果与医生的判断是一致,她却为此多花了100多元。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这位女士相似,因为对自己的病情抱着一种担心的态度,所以宁可到大医院做昂贵的检查,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其实这样做没有必要。

      很多人就诊时往往对凭听诊器、心电图、B超等简单的医疗检查做出的结论持怀疑态度,主动要求做CT、核磁共振等高档医疗检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查得放心、全面。其实除了癌症等重病以外,大部分疾病没有必要动用五六百元一次的CT和核磁共振,最多照张X光片,有时连这个也没有必要。听诊器可以听出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等,这是当医生的一项必修功课。

      做什么检查要因病而定,用什么仪器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不仅多花冤枉钱,而且检查效果可能与初衷相反。实际上,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因病而异,才做出是否需要各类检查的判断。而且,卫生部门对各家医院的检查阳性率,即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占所有检查数的比率,都有严格的控制。因此,大部分医生在开出检查单前都是经过必要性考虑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仪器设备不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而且越是精密的,对人体的损伤可能越大。例如同样照射一次,CT的射线量就是X光透视的几十倍。

      治病不一定非手术才高明

      时下还有一些人,迷信手术,认为动了手术,才算“不妄费进医院治病”之举,其实也是一种不懂医疗内涵的迷信行为。举个例子,骨折了,现在医院和病人都愿意做手术,不愿意做夹板恢复,觉得手术能够严丝合缝,做夹板不仅做不到这一点而且恢复之后的外型也没有手术后的效果好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治疗骨折不光是把骨头接上就算治愈,它还存在功能恢复的问题,比如说患者的胳膊断了,把它接上了,但以后不能弯了。在这个问题上,中医的理念给了我们更好的解释,它不仅强调治疗的对位对线,而且还把功能恢复看作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出现关节骨折的时候,功能的恢复更加重要。所以类似这样的骨折用夹板恢复更好,可通过每天的调整与动静结合治疗方案,有利于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且费用比较便宜,只是手术费用的几分之一。

      吃药不一定是昂贵的才对

      中国有句老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人们往往将贵重药和特效药划上等号,认为价格昂贵的药才是好药。求医治病其实首选普通药。患者用药时应该首选常用药,不要把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常用药一般价格较低,效果也比较稳定,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换新药也不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支出,还可以避免滥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原料的成本、生产工艺、产量、广告宣传,以及销售的范围等诸多因素决定,它与药物疗效的高低、质量的优劣没有直接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误概念,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必定是好药,有特效。其实不然。医院的常备药品,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医疗中不可缺少。这些药在长期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显示了可靠的疗效。

      比如,现在抗生素品种繁多,单是青霉素类的新药就有一大批,可是不论哪种新青霉素,都不能替代老牌青霉素在医疗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老牌青霉素的应用量在抗生素类药物中仍然雄居榜首,而且价格也比其他新青霉素便宜。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板蓝根冲剂等,一瓶(一盒)的价格不过几元、十几元,但效果并不见得比几十元的合资药、进口药差。再比如抗结核药异烟肼,疗效确切,不可替代,目前仍作为第一线抗结核药,可是价格却只有同类药物利神速平的几十分之一。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利福平,价格高但疗效差,副反应多,因而自然被淘汰。

      实践才是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新出现的贵重药品是否具有特效,不能轻易相信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要克服迷信洋药、贵重药的心理,因为只有对症的药才是好药,才有特效。适用的药未必是贵药,用基础药物不灵时,再换新特药,这样不仅经济,而且可减少滥用药造成的耐药性。对慢性病患者而言,如果能够按时服药,控制病情,药费支出便不再增多。如果是长期固定的用药,可视保质期一次多买些,向药店讨一些折扣。

      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的,不要静脉注射”。一些患者不论病情如何,进医院就要求挂吊瓶,认为如果口服药能解决病情,还用上你医院来。这种普遍存在的“吊瓶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当然也浪费了你自己的钱财。

      四,和医生主动交流,不要频繁更换医生

      看病要想省钱,还应和医生多交流。

      首先要向医生如实的反映自己的病情,避免夸大其辞,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假如你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你不妨直接把这些想法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理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患者不但可以在医院取药,还可以凭处方到药店里照方拿药,选择最低廉的价格。否则,如果病人不能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那么医生只能从疾病的角度考虑,甚至从习惯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会考虑到医疗费用的多少和能否报销的问题,自然会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编辑推荐:医学专家养生秘诀]]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