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频道
  •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频道 >> 生活保健 >> 生活提醒 >> 正文

与生活恶习决裂

http://care.qm120.com2009-06-07 08:45:25 来源:全民健康网

        生活优裕不爱动


    现在汽车多了,自行车不骑了,口袋里的钱多了,病也越来越多了。这不能责怪社会发展,而是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不少人上班坐汽车,回家躺沙发,不走路不运动,腰围越来越粗,四肢越来越细,血压血糖越来越高,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据报道:75%的知识分子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平均死亡年龄明显早于普通百姓,这是一个不能不令人深思的问题。

    日前,国家卫生部等权威机构在推出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中倡导:健康一二一,大家齐步走。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把“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劝诸君:少坐车,多走路,早行动,早收获。

    心理失衡找烦恼

    现代医学认为,21世纪健康人的标准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美结合。“心理平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金钥匙,是预防癌症的灵丹妙药。心理平衡贵在自我调控,俗话说:人生无常,不如意者常八九。社会复杂,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关键是如何掌控“平衡”,有些人游刃有余、正确面对与化解,有些人则拿不起、放不下,自寻烦恼,积劳成疾。比如:看到人家有“好事”,他不是为人家高兴祝福,而是心生不快、妒火中烧,跟自己过不去。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不仅会严重损伤身心健康,还会破坏社会和谐氛围。根据心理学研究,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传染”,这种消极情绪还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地位低的和弱势群体就成了这种“传染病”的最终牺牲品。

   大家如能多一些宽容与豁达,多一些支持与理解,人间就会充满阳光,个人就会拥抱健康。

    没完没了吃零食

   偶尔吃点零食不足为怪,但不少女性朋友或小朋友吃零食成了习惯,有些人还特别喜欢吃甜食。吃饭是为了生存,吃零食则完全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不良习惯或条件反射,主观上想借此缓解焦虑情绪,带来心理愉悦,或想给自己辛苦工作后一点小小“**”。“零食”大多都有“咸、甜、油、香”的特点,少食无害,多食无益,那种没完没了、毫无节制的“零食”习惯,则是营养过剩、多余脂肪和“赘肉”的源泉,同时又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添加剂”和“推进剂”。

   饿着肚子去上班

   有些年轻人喜欢不吃早餐去上班,这不是什么好习惯。科学饮食的要求之一是“少食多餐、七八分饱”,这不仅是人体生理需要,也是健康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的需要。试想,从头天晚餐到第二天中餐,空腹时间长达十七、八个小时之久,此时具有很强腐蚀性的胃液势必消化自身黏膜,形成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更有人出现低血糖晕倒等意外情况。再者,由于饿的时间久,午餐吃的往往较多,吃完饭就睡觉,过多的热量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肝脏,久而久之,肥胖、脂肪肝乃至血糖升高只是时间问题。

        [[编辑推荐:十个好习惯胜过保健品]]

 

首页12尾页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