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你最看好的继承者是谁?中国药企二代接班大起底

发布时间:2017-03-28 14:05:55  来源:互联网   

他们曾经长期站在闫希军、赵步长、刘革新、徐镜人、修涞贵等父辈的身后,鲜被推至聚光灯之下。而现在,他们开始全面接盘公司实际的运营和管理,影响着动辄上百亿元的市值。他们是中国制药企业中的二代继承者们。这个群体在业内可以说隐秘而庞大,我们先期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家制药企业。你最看好哪位继承者?

给这个人群做个简单的白描,可以轻易的贴上这样一些标签:“70后或者80后;高学历;海外留学背景;与金融、管理类相关的专业;按照继承者的人设开始的人生;已经开始接过创一代的棒,在企业中独当一面……”

中国药企的继承者们

注:以上排序根据年龄由大至小

但是这些套路式的标签显然只是一些刻板的印象,E药经理人自2008年创立“新生代沙龙”接触到的这个人群远不止这样肤浅。我们期望拉近距离、抛开套路,他们绝非千人一面。而其中的不同,又处处体现着各自企业,乃至父辈的特点。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父:闫希军(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子:闫凯境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闫凯境的名字正在越来越被业内熟知,直追父亲闫希军。这位已经全面接管目前市值435.4亿元的天士力新舵手到今年只有38岁。

1979年2月出生,毕业于英国雷丁大学国际证券、投资与银行专业硕士毕业。除了“海归”这个标配,闫凯境还获得了天津大学的药事管理博士学位,而且一个并不够,他还攻读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你知道闫凯境以前还参加过特种兵训练么?业内很多人都知道其父闫希军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迷。闫凯境在入伍第二天的散打实战中,打到眼睛玻璃体混浊。每天训练完之后再跑个十五公里也是常事。因为大腿肌肉撕裂,他休养了半年。

闫凯境本身不太实用“都是套路”这个理论,因为的确做出了成绩。2007年,闫凯境接管天士力控股集团投资部,后又组建投资发展中心并任总监。2008年开始组建产业收购兼并团队,战略发展部后来提升为战略规划中心。2010年,由闫凯境策划和指挥,天士力只稀释了2.75%的股份就获得了10个多亿的融资。2013年4月,闫凯境实施了出任总经理后第一个大动作:以14.5亿元现金收购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由此,闫凯境交出了担任总经理后的第一份答卷,再加上其一系列出色的资本和战略运作,2014年3月,闫凯境顺利出任天士力制药集团董事长。

他接住了天士力掌门人的担子,让天士力实现向规范化、现代化转型,并充分补齐了公司在资本效用方面曾经的短板。如今,随着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三期临床,天士力更是加快了其在海外步伐。

他怎么看接班人与父辈的不同之处?闫凯境的回答具有代表性:一代企业家目标鲜明,奋斗是本能,而二代接班人在物质上已经极大丰富,有时很难看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要把自己腾空,找到原始的出发点,然后真正地战胜自己,闯出一条路。

父:赵步长(陕西步长制药创始人)

子:赵涛(山东步长制药董事长)

赵超 (山东步长制药总裁兼陕西步长制药董事长)

相较于绝大多数的家族企业而言,步长制药是一家最难以“继承人”的身份去定义的公司。大多数的家族企业是第一代打天下,第二代继承衣钵,但在步长制药,赵家的子女基本都参与了步长的初创,赵步长的次子赵超2009年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就表示,当年参与创业的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媳妇、女婿等10人在内。

如今,经过多年的IPO计划,被称为“中药第一股”的步长制药终于成功上市,最核心的创始人赵步长隐退,这一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制药帝国的核心权利转移至赵步长的长子赵涛手中。

1966年出生的赵涛为医学出身,早年在美国福坦莫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其自2001年起便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与此同时还兼任着步长(香港)董事、首诚国际(香港)董事和大得控股董事等职务。

而1967年出生的次子赵超则是经济学博士出身,同样从2001年起任公司董事、总裁,现任陕西步长制药董事长。有意思的是,在步长内部,人们习惯称呼赵步长为董事长,而称呼赵涛和赵超则为大小总裁。

赵涛曾向E药经理人表示,自己与弟弟赵超属于性格互补:赵超性格细腻,善于处理公共关系,做财务管理;而自己则善于看大势,大规律,抓重点。平时,赵家父子在公司互相也多以职务相称。

如今随着步长敲钟上市,赵氏家族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如何处理则成为了摆在其面前的重要问题。赵涛曾透露,目前已在上海成立了汉景家族办公室,并把家族的一部分财富交由家族办公室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

父:刘革新(科伦药业董事长)

子:刘思川(科伦药业总经理)

1984年出生的刘思川,从英国攻读完国际贸易归国后,于2007年加入输液大亨科伦药业,从董事长助理做起,与公司董事长——其父刘革新一同开拓科伦的疆土。随着经验的积累,他逐渐晋升为董事、副总经理,2015年9月起至今任公司总经理一职,领导企业的决策执行。

父亲刘革新对他的评价是:“他聪慧过人,少年老成到经常让人忘记他还是个孩子,今后接班科伦是众望所归。”2009年,刘思川出任科伦非输液类产品营销总经理,负责领导湖南科伦。2011~2013年,湖南科伦实现了2.437亿元的利润,业绩突飞猛进增长,科伦药业非输液产品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这都与刘思川的指挥分不开。

刘氏父子都喜爱读史书,刘思川认为,通过读史掌握的文化特征可以运用到企业经营当中去,刘革新也熟读兵书。作为最了解刘革新的人之一,刘思川曾表示,父亲对大局和行业有高瞻远瞩的判断力,并且一直在医药行业坚守,没有因其他营利性较强的领域而动摇。

科伦一直以“三发驱动”为发展战略,即大输液、抗生素、创新药三条线索交错推进。刘思川曾公开透露,科伦在研发抗肿瘤新药,“新药研发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科伦在没有完全把握的前提下,不会公布新药研发进程,我们不想用新药这个噱头来拉升股价。”

父:修涞贵(修正药业董事长)

子:修远(修正药业集团副总裁)

你知道大名鼎鼎的修正药业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来源于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给儿子取的名字,但,父亲修涞贵把“修正”的名字给了企业之后,就将儿子的名字改为修远。

1982年出生的修远,在老家通化度过少年时代之后便远赴国外留学,而与诸多企二代的选择不约而同的是,修远主修的也是商科专业工商管理。

如今的修远,已然正式承担起修正集团“少帅”的身份,担任修正集团的副总裁以及修正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职。然而作为企业少帅,修远并非从一开始便在公司内部担任职务。2005年,修远从澳大利亚回国,进入修正集团则是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一直到2011年修远开始负责斯达舒事业部全国的销售。斯达舒是修正药业赖以起家的核心产品,其营销工作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修涞贵将其交给修远,其用意也不言而喻。

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版采访时,修远曾表示,自己不愿意被人称为“富二代”,而更愿意自称“企业家二代”。如今,企二代的修远正式接班这一年产值数百亿元的制药帝国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父:徐镜人(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子:徐浩宇(扬子江药业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徐镜人在1971年创办了一家生产板蓝根冲剂的小厂,这是扬子江药业的前身,2015年其产销均突破500亿元,已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国家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徐浩宇为徐镜人之子,现任扬子江药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父子两人曾多次共同登上各种富豪榜单,身价合计约120亿元。徐浩宇此前很少在媒体中露面,显得很低调。“少说话多做事”,这是徐镜人从小给徐浩宇灌输的观念。

徐浩宇毕业后选择从扬子江最基层的销售办科员做起,一步步积累经验和实力,通过十年的努力晋升至公司副董事长一职。

徐镜人对企业严谨严格的管理方式似乎与其退役军人的经历相关,对儿子的教育也如此。2010年,徐浩宇主动申请入党。集团都认为,父亲是党委书记,儿子要求入党,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一桩好事。没想到,当年徐浩宇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公布的预备党员名单中。“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降低标准、顺利过关,应该再考察一年。”徐镜人说。经历了一年考察期后,徐浩宇才成为预备党员。

另外,徐镜人遵循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的“三不”策略,而徐浩宇分析,未来上市和兼并收购是必须的,但坚持做药的确要在自己熟悉的范围领域内进行。

徐镜人曾公开表示,中药将成为扬子江“千亿大业”的起点。未来,扬子江将继续发挥企业中医药的特色,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徐浩宇表示,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国际医药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扬子江药业在不断加快国际认证,做大做强中药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父:刘保起(山东罗欣药业董事长)

子:刘振腾(山东罗欣药业副总经理、执行董事)

2012年留学回来后加入罗欣团队的刘保起长子刘振腾现已成为董事会中的一员,他正在见证着罗欣由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的转变。

彼时,罗欣正在向创新药研发转变,而罗欣上海研发中心正是由刘振腾向董事会提交方案后批准建立的。从国外带回来的理念以及他在上海组建的这支拥有清一色外企背景的科研团队与当时的企业定位有很大不同。“创新不是变魔术,需要很大的财力投入。”刘保起如此告诉自己的儿子,而刘振腾通过创新、仿制药两面兼顾,并与各类制药公司保持高频率互动,将上海打造成罗欣的研发中心,探索国际化路径。

截至目前,刘振腾的勤奋和眼光已经给罗欣带来成效。加入罗欣后,负责财务的刘振腾逐渐开始参与资本市场事务,在他看来,上市公司是资本运作下的一个融资渠道,他也正准备以更开放的姿态与投资人沟通,让大家了解罗欣。

父:孙耀志(宛西制药董事长)

子:孙峰(宛西制药总经理)

60岁被社会学家视为人生的一个界点,而60岁的宛西制药集团董事长孙耀志将自己的退休年龄往后推了10年,他希望在花甲之年进行二次创业,宛药正处在成长期的关键时刻,而孙耀志得为宛药掌舵护航。

关于孙峰的报道不多,33岁任宛西制药总经理的孙峰显得比较低调,比较知名的是他在公司开拓市场不利、连续8年共亏损2800万的情况下勇挑重担,大刀阔斧改革销售模式,上任伊始便让公司旗下全新产品——月月舒盈利60万,也让宛西制药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孙峰也因此成了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拯救家族企业于危难之际的“企二代”典型代表。

叔:方同华(珍宝岛药业董事长)

侄:方小东(珍宝岛药业总裁)

1999年,20岁的方小东加入珍宝岛药业,4年后即任第一事业部总经理,由一名普通员工步入企业高层管理干部团队。在董事长方同华的指挥下,方小东主掌珍宝岛营销体系10多年,精心打造一系列全新营销管理模式,整合创新学术营销,将公司销售额从几千万元扩展到几十亿元,被誉为医药行业新时期的“领衔少帅”风云人物。

2012年,方小东升任总裁,正逢医药产业的洗牌大幕拉开,珍宝岛药业董事长方同华提出”新产业、新模式、新转型、新业态“的总体战略需求,迎接这场优胜劣汰的战役。从具体事务的执行中脱身,方小东开始向战略决策者转变,在珍宝岛老人的眼里,方小东褪去了一些明晃晃的标签,多年销售经验造就了他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他热情、有,每天散发着光和热。

方小东的工作思维是“抓住关键点,解决矛盾点”。他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求变”是他经营公司的关键,在他的战略经营下,珍宝岛正在走上一条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以及企业体制的多元化、全方位创新。

父:叶澄海(信立泰药业董事长 )

子:叶宇翔(信立泰药业总经理)

在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叶澄海和叶宇翔父子二人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层核心。如今已74岁的叶澄海依然是信立泰的董事长,而43岁的叶翔宇,则担任公司的董事、总经理。

在所有的“企二代”中,叶宇翔是介入公司事务相对较早的之一。2004年7月至2007年5月,叶宇翔已在信立泰药业历任总理助理、副总经理,2007年6月,叶宇翔正式任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主管公司的日常管理及并购。同打下信立泰基业的叶澄海政界出身不同,叶翔宇身上拥有的则是鲜明的商业气息,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读的是工商管理硕士,目前还是耶鲁大学亚洲发展委员会的委员、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4年11月,信立泰将成都金凯以及苏州金盟两家生物技术公司纳入成为自己的子公司,叶翔宇则担任两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职务。目前信立泰已将生物医疗列为与高端化学药、创新生物药并重的三条创新主线,而金凯、金盟两家公司所拥有的丰富的创新生物药产品线,则对信立泰在生物医疗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布局贡献颇多。

除此之外,叶宇翔还担任信立泰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信立泰生物医疗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多项职务。在其带领下,2016年信立泰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8.33亿元,同比增长10.23%,利润总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10.66%。

父:熊维政(羚锐制药董事长)

子:熊伟(羚锐制药总经理)

2014年6月,执掌羚锐制药22年的熊维政选择了“卸任”董事长一职,接任者则是此前一直站在熊维政背后的男人程剑军。与此同时,熊维政唯一的儿子熊伟正式走上前台,接任总经理一职。30岁任公司总经理,这在河南的上市公司中并不多见。

从经历上看,同多数接班人有着留学经历一样,熊伟也有在英国谢菲尔德学习营销专业的经历。回国之后,熊伟并没有直接进入羚锐制药,而是进入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一年之后熊伟回归羚锐制药,曾担任市场部总监、总经理助理、羚锐制药副总经理等职务。在熊伟担任贴膏剂销售部副总经理期间,羚锐制药贴膏部销售收入实现每年30%的增长。

据羚锐制药内部人士透露,羚锐制药近年来在营销策略上的改变,均与熊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能够担任这个职位,能够给公司管理层的创新带来活力”,熊维政决定让儿子肩负这个重任。

在熊伟的带领下,羚锐制药继续紧抓贴膏剂主业不放松,以贴剂品牌带动其他剂型的发展,重点改革创新营销渠道,实现了企业业绩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

后记

这个十人名单仅仅只是管中窥豹。

由于业内目前“创一代”完全退出企业运营管理的还属于少数,所以像沈阳三生制药董事长娄竞、联邦制药集团主席蔡海山完全接班的继任者并未排在此列。女性继承者中,中国生物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万通集团总裁潘巍,以及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的女儿李婧彤和贵州益佰董事长窦啟玲的女儿窦雅琪,等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