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业界新闻

医健大咖:两票制落地后,流通、诊断企业转型“宝典

发布时间:2017-03-24 14:06:03  来源:互联网   

近日,耗材两票制在福建、安徽、陕西、贵州、辽宁、山西、青海、海南、黑龙江等地迅速铺开。两票制、阳光挂网采购、分片带量采购、营改增和金税三期等组合**给产业带来的连锁反应,成为医药流通、体外诊断行业的焦点。

3月22日,在“第六届医疗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来自罗氏诊断、上海仁度生物、理邦仪器、复星医药、华大基因、方源资本和上海之江生物的业界大咖对此展开热议,贝壳社为活动提供全程媒体支持,将干货整理于此。

复星医药诊断事业部副总裁刘勇:

小型商业公司主动寻求并购

首先,各省陆续先从药品开始推行两票制。到今年初,国办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8年,在全国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两票制的意思是,生产厂家开一票,到商业公司,再开一票到医院。

具体到实施,目前有十多个省已经明确表示实施两票制,陕西、安徽、青海等省明确表示,实施范围包括耗材,比如,青海就发文要求,从4月1日起,对一般医用耗材采取挂网采购,并执行“两票制”。

目前,“两票制”主要是在公立医院推行,私立和其他医院作为参考。

我们前段时间到陕西做调研,小的商业公司,特别是年销售额在1亿左右的公司,很多都被大的公司并购,或者主动要求并购。这是因为,两票制在实施的时候,只要是在同一个公司内部开的票就不计。也就是说,在集团公司或者大型商业公司里面,自己开的票不算。所以两票制对商业公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两票制的影响主要在票务处理。以前是一批、二批、三批的开票,而现在就是两票,并且要求第二票到医院的时候,要带第一票盖章的复印件。这样的话,差价等财务处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上海仁度生物创始人居金良:

新技术推广可能受阻

两票制对新技术企业影响挺大的。虽然从一个层面上说,分销商的确把价格抬高了,但从另一个层面看,他们也把新技术介绍到了医院。

因为少了本科教育,中国医生的水平差距很大,这跟国外是不一样的,在美国,10个医生中,可能有8个的诊断意见都是相同的。但在中国,医生的诊断建议差异很大。这种情况下,新技术引进,提高医生的整体诊疗能力就非常重要,而两票制的推出可能会带来一些阻碍。

生物梅里埃大中华区研发副总裁杨星:

渠道优化,跨国公司新技术入华或将获益

我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有时候我们在讨论两票制推行之后的商业模式的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对渠道合并和整合之后,比较大的经销商,比如上药、国药。这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推销产品来说,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在美国,绝大多数IVD都是做直销的,所以公司需要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很花时间和资金。但是,在国内如果有这样好的渠道,好的技术引进到中国,就可能得到很快的推广。

上海之江生物董事长邵俊斌:

两票制只打通环节各利益链条和供方需求问题均未解决

两票制,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说法是小于等于两票制。陕西是真正实行了耗材的两票制,厂家直接开票到医院是允许的,这是一个。

第二个,如何执行两票制,大家都在想对策。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型流通企业早早就在去年布局,收购小企业,把渠道封锁了。由于我国医疗机构是垄断的,民营的业务量占比非常低,绝大部分业务都在公立医院,所以在整个的医疗营销的各个通路和环节上,必须要有人来做前赴后继的事情。所以生产厂家,无论是生物制品、药品、耗材、IVD领域和分子诊断领域,在整个链条中的体量和议价能力都很小,更别说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了。

两票制或是多票制,都解决不了各个利益链条中需要消化的本质问题。两票制只是把这个环节打通,但没有平衡好医院的供方需求,包括医生的需求、患者的需求。两票制只是个形式上的,真正落实起来很难。

罗氏诊断亚太区战略和商务拓展副总监高继全:

全产业链升级和优化

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我个人的理解,两票制从福建开始,然后到陕西、黑龙江、江浙沪,还有安徽、山东、广东、四川,都在试点或者开展。

两票制直接影响的流通领域商业公司,这些公司扮演的是综合的角色。比如产品组合,他们利用跟客户的联系,和对客户的了解,进行不同的产品组合。还负责仓储和物流配送,以及整个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包括技术服务,最后还有资金方面的支持。对于流通环节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冷链管理,而两票制跟它息息相关。

所以新的形势下,对于整个产业来说都是一次升级和优化:不管是流通环节自己的产业整合还是过度到上游,转型变成生产型企业,还是到下游,变成第三方诊断实验室,都有可能发生。

很多企业也在思考,如果要在流通领域继续做大做强,或者生存下来,不仅是在各个角色里面做强,同时还要做一些高附加的延伸服务,比如客户端的技术服务能力,优化流程管理,共建实验室或托管,以及一些数据分析服务—— 为上游厂商提供服务的同时,对下游的医院或者检测机构也带来附加服务。

对生产厂家来说,为了适应**,不管是大型跨国企业,或者是新兴企业,都面临角色转变,寻找合适的时间点,地区点,以及在不同的**环境情况下,如何去选择最佳的商业合作伙伴的话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