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高层又如何?从诺华武田人事变动看跨国药企中国之痛
从领导层到运营层,将中国人引入以及设计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组织架构,跨国药企一直在尝试本土化。而这种本土化的确能给它们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长,但是总部又不得不为这种增长的背后而担忧。
过去两周,有两条人事变动在E药经理人的微信上都获得了超高的阅读人气,即便是塞到当天推送的末尾,还是阻挡不了大家把它翻出来。不过,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周末了,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下面这两则人事。
3月14日,现任诺华大中国区主席尹旭东将升任诺华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负责人,但仍然保留其在中国区的职位;诺华大中国区现任首席运营官张颖将升任中国区总裁职位。
☛ 传送门:诺华中国区主席升职,COO出任中国区总裁
3月7日,武国肿瘤事业部负责人崔一被爆解职,其职能由商业运营负责人Frank(王卫)暂时接管。
☛ 传送门:武国核心事业部负责人突然被辞!员工懵了
1、一些套路
一般来说,在跨国药企中,如果想培养谁担任某一个市场的总经理,总会先把TA调任到其他市场做点别的,可能是总部可能是某一个规模相对小的市场,即是培养也是考察。这其中并不是出去“镀金”之后回来就一定能做到原先期待的位置。有些是自己不行,有些可能是原来挺自己的老板换了,新来的有新想法。
比如诺华中国新任总经理张颖就是如此。在回国之前,张颖被调至波兰担任总经理。回国后,先担任COO一职,原本外企在华很少设置COO一职,此举明显是过度之举。现在已经非常明确,张颖已通过考验,回国的真正安排也落地执行了。
在一个市场国家做到一定时间点的总经理都必须要进行轮岗的,比如去总部走一遭,除非是该市场处于特殊时期或者还没有稳定下来,否则待久了,总部会担心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搞事情。
另外,越是重要的市场,总部监管会越严,比如中国。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增量和甩欧美市场十几条街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是巨变的产业环境和稍不留神就被“典型”的关注度(所谓树大招风嘛)。
那公司内部合规这条红线就不用说了。一旦碰到,肯定要处理。不过处理方式就看这个人对公司的重要程度了。利弊衡量后,有的可能采取疾风骤雨的方式,有的则可能是轻风细雨。
2、说些能说的
先从诺华中国说起。尹旭东在加入诺华中国之前,已经在阿斯利康供职多年,直到现在仍旧有人认为对于阿斯利康中国现在市场营销的基础架构,此人功不可没,但因为某些原因,双方分手。
而诺华在向尹旭东递出橄榄枝之时,从总部空降而来、把中国市场一分为四的总经理在“努力”了一年多之后被突然调回。那是一段对于诺华中国来说不太开心的历史。
双方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而现在,诺华重新调整其在新兴市场的业务架构,将中国市场与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市场合并,统称为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尹旭东即将对新职位走马上任。
诺华将中国总经理的职位交给张颖,也是想换一种新思路。据说张颖的作风,“火爆干练,很西方化”。对她的期待是能给诺华中国带来新的气象和改变,比如稳定组织架构和带入新产品。
至于武田核心事业部负责人崔一被辞,在一片震惊之外,也有人留言讲述了另一个版本:此人行事过于“本土化”,为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所以将其干掉。显然,即使是“负责两个事业部,2016年实现营收10亿元,所有产品在其疾病领域内都实现最快增长”,也无法保全自己。
本土化对于跨国药企似乎一直是一个梦魇。从领导层到运营层,将中国人引入以及设计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组织架构,跨国药企一直在尝试本土化。而这种本土化的确能给它们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长,但是总部又不得不为这种增长的背后而担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