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下的养老服务市场机会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其中包括多项对养老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核心点,对于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养老产业来说,未来可以抓住老龄化进程中的需求与现有产业所无法提供的服务缺口,发展一系列与养老相关的商业模式。规划文件明确了养老的载体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从这三个层级来看都会产生一定的商业机会。
居家
居家服务符合老年人对家庭的亲近需求感,同时这类服务的费用也明显低于机构养老服务。根据国外的经验如美国来看,机构服务主要为术后、高风险疾病患者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和术后康复服务,服务主体是专业护理机构,主要的付费方是联邦保险计划Medicaid和Medicare。但由于专业护理机构服务价格昂贵,通常是入家服务每日费用的2到3倍(按每周40小时入家服务比较),因此支付方在评估病人需求和风险程度的前提下,通常会鼓励使用更有助于成本控制的居家服务。
由于中国老年人从心理上更倾向于家庭归属感,再加上成本的考虑,从长远的养老和护理发展需求来看,居家服务将成为中国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长期护理险在各地展开试点,居家服务的支付方也有望落实。
目前居家护理服务的市场非常不成熟,未来依托长期护理险的进场,有望催生一批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公司。不过,从各国的居家护理发展经验来看,这一市场参与者将面临几个难点。首先,长期护理险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尤其在中国市场过去缺失相应保障的大环境下,倾向于有高护理需求的人群如半失能、失能老人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市场最急迫的需求。从其他国家如美国的发展来看,政府支付方会在居家护理上设定一个价格,并批准一批政府认可的服务方,按照定价和服务规则进行操作。这一市场不会给居家护理公司过大的利润空间,美国的居家护理公司的净利率一般在3%到4%之间,依赖强有力的成本控制手段和服务效率来保持其利润。
第二,居家护理将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地区性市场。由于服务需要上门提供,也就限定了服务的辐射半径,同时入家服务人员每人服务的用户数量也有天花板,因此这一市场将由多个地方性小公司组成。美国的居家护理行业也没有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6%,即使是上市的巨型居家护理公司也是由多地小公司不断合并整合而组成,服务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特征。这意味着要快速地毯式扩张将具有很大难度,植根某一区域会是比较务实的做法,同时由于多地情况和资源不同,将出现多个地方性的公司。
社区
社区将成为的养老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养老服务渠道。规划文件中指出,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支持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无论对于居家服务还是老年人医疗服务来说,社区都占据了据获取客户的最佳渠道位置。规划文件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交由专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运营。”
社区未来的意义主要是作为用户聚集点的渠道作用,可以依托社区作为渠道而推进的养老服务非常多,主要是病前病后两个环节,前者主要是依托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工作;后者则包括非常多的环节。对于病后失去部分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需要轻技术要求的辅助生活服务,可能包括膳食、清洁、简单的日常活动照顾;针对老年人住家环境的改造服务,如增加医疗紧急求助设施,由社区为服务点提供相应的交通、危重情况转诊衔接服务等;还包括为重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居家护理服务衔接和相关的心理安抚等工作。
社区并不能自己提供这些相应服务,未来更有可能的形式是由社区采购这些服务,而社区本身可以作为这些服务的渠道。此外,医疗服务机构也可以将社区作为一个重要渠道,在社区建立医疗服务点如日常门诊、康复诊所,结合社区内的零售药房或社区卫生中心提供社区老年人的相关服务,将有助于从地方来打开市场。
除此之外,针对健康或有一部分疾病风险的老年人的日间服务中心也很适合依托社区去发展。针对健康人群的日间服务中心有助于老年人的社交和学习,增进社区交流。而针对一定疾病风险但风险不高的老年人的日间服务则可以作为衔接居家和社区服务的桥梁,比如对于身体功能相对正常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如果风险性不高的话,可以依托社区提供相应的日间记忆管理和康复训练服务。在美国有多个州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服务提供补贴,依托当地社区来进行服务,提供包括生活辅助、记忆训练等方式,防止老年人独自在家或外出造成的风险。
社区的另一项机会是设施改造。规划文件指出要“加强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进行改造。探索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政策措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地产开发商将养老作为一个服务概念推出,一些已有社区随着居民老龄化发展也有养老设施改造的需求,而对于公共场合的老年设施改造更是有较大空间,提供相应服务的公司未来将有机会。
机构
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到,十三五的目标包括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并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以及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护理站等。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2011年,中国有超过4万家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353万,每千老人有19床位。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是86张床。到2015年,养老机构的数量缩减到2.8万家,共有673万张床位,每千老人有30张床位。未来的目标则是增加到40到50张。同时,养老机构的单店规模持续变大,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达到了240张。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机构大部分没有成熟的医疗服务能力,主要针对相对健康、不需要复杂护理的老年人,养老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住房、膳食和基本的社群活动,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还非常少。
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定位仍然是住房功能性的,真正提供良好服务的非常少。很多机构不但没有专业的服务能力,有一部分连标准服务的配备都有问题,如对老年人房屋的设施改善,针对自理能力不同老人的分类以及相关设施配备等。很多机构经营不善,常年亏损,正是因为缺乏好的服务模式。
未来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床位是服务改进的一个趋势。这些服务也有望接入医保或长期护理险来支付一部分费用。然而,具备从住房功能型向医疗服务转变基础的机构并不多,需要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更适合大资本来操作。现有机构局限于房屋设施、管理团队背景以及本身的资金实力,能够转身的不会太多,因此未来在偏重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上,新建有很大的潜力。
小结
总居家、社区、机构三个环节上来看,养老产业的机会都非常大。不过,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未来的发展将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地方性特征明显,另一是利润相对较薄。养老植根本地和社区,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机构服务,辐射的半径都有一定的地理位置限制和服务人数天花板,因此未来市场会非常分散,各家公司依托自己的服务实力和资源发展,将出现多个地方性服务提供方,很难快速扩张。
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未来随着支付方长期护理险的进场,政府在定价和服务方审核上会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养老服务机构如果要在拥有支付方的情况下做大量,就必须进行极好的成本控制,从一个区域开始发展会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标签: